夏慧琴
青海省西宁市七一中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
摘要:化学学科是同人们日常生活关联密切的学科,此学科具备较强实用性,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多采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导致化学所具备的实用性并未充分发挥,学生化学能力也并未得以大幅度提升,严重影响学生化学素质发展。因此,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重要性加以阐述,其次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推动学生化学素养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构建更加轻松高效的化学课堂,能够让学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更快的吸收掌握各类化学知识,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多种实施方法,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要求,就教学模式做有效组织与创设。教师可以多利用各种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和情境来辅助理论知识的分析解读,这可以快速让学生对于涉及知识点建立学习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各类生活化的实践探究活动,在实验教学中多融入各类生活化元素。这些都是值得采取的教学实施方法,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充裕的课堂参与空间,这也能够化解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能够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 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重要性
初中化学为学生正规及系统的接受化学学科教育的开端,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养成、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及化学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化学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在此阶段学生的化学教学活动中,需注重化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结合,以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作为重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而生活化教学模式即指将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同日常生活融合,逐步实现学生化学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化学课堂实现学术价值。以本质层面而言,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至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可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相适应,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予以充分重视,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至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化学知识解释,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在学生初步化学观、化学思维的养成方面也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至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捕捉生活现象,引入化学知识
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并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继而提炼出化学知识,让学生认为化学知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笔者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燃烧与灭火的现象,如簧火晚会、蜡烛燃烧、煤气做饭等,期望通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笔者让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燃烧与灭火的现象,并让学生分析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以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最后,笔者会让学生观看一些火灾的视频,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灭火,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转变学生不爱化学的学习态度,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2 联系实际,深化体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此体会化学内涵。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表达,在交流中分享收获。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你我身边的化学”主题活动,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学科相关的内容。如切开的苹果一段时间不吃为什么会“生锈”?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等,这些问题与生活很贴近,学生在思考时不会存在理解障碍。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抓住一些细节鼓励学生思考和自主表达,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促进教学的开展。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还可以体会知识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3.3 设计生活化学习任务
传统模式下的课后学习任务多为化学练习题,此种课后习题的设置虽可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但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无法得以锻炼,学生化学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根本性提升。为此,教师可将学生课后学习任务同课外学习任务相融合,以此,不仅可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学生借助生活化课后学习任务的完成,还可实现自身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如教师可为学生设计部分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学习任务,学生借助课后实验除可巩固所学知识,还可针对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此外,教师在课外学习任务设计时,不可过度注重生活化,还应注意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防止本末倒置。
3.4 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教师在设计课后习练和作业时也可以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这会起到很好的教学训练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感受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各种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讲到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时,多设计一些融入生活化元素的作业,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实际来建立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强化学生的学习印象,并且牢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化学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拍摄一些相关的图片,录制一段相关的小视频等。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铁制品的生锈现象,观察周围环境,思考和分析生锈的条件和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个过程做相关的记录,可以是文字上的记录和描述,也可以是利用图片视频做观察记录等。学生真实的看到这个过程后,会对于其中的知识原理建立更深入的理解认知。这是一种很好的课后习练创设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各种存在,也让学生能够对于理论抽象的知识建立更加直观的学习印象,这会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牢固理解与吸收。
4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化学与生活关系紧密,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教师应综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设计初中化学课程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地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正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81+84.
[2] 王琼. 初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9.
[3] 米鹏园. 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 李艳华.浅谈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J].决策探索(下),2019(02):78-79.
[5] 郑晓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8(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