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超
河南省新郑市新郑高级中学 河南省 新郑市 45115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与发展,教学方式也伴随着时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阶段新课程改革不断渗透,素质教育比知识灌输更值得教师重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面对问题多样性的考虑,对于学生而言,创新式思维是提升学习效率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拥有创新式思维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式思维;教学方式
引言:
历史学科是一门知识内容比较广泛的学科,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大多为记忆性的灌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若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将创新式思维融入日常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相对较为枯燥无味的历史学习融入一定的兴趣因素,让学生用创新式思维去面对历史学习及关键知识点记忆,良好的学习效果离不开得当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设计教学方式,将创新式思维融入日常的历史教学。
一、高中历史学科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创新式思维的必要性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大多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因此学生就不愿意主动的去接受知识。学生之间都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而教师却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糟糕局面。学生的创新式思维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进行长久性的教学战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一味的只是转述课本知识,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特征,对症下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在遇到问题时不是选择放弃,而是敢于去探索,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方面去考虑,用创新思维去对待问题,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及成长道路埋下坚定的基石。
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面对问题的创新思维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发展,更着重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对于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针对高中阶段的历史课教学,教师也更注重开拓课堂的多样化,赋予课堂更多的可能性,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及时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兴趣,从而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新式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课前备课着手进行创新
对于优秀的课堂而言,课前仔细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从历史教材着手,将关键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将创新因素融入其中,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而言,兴趣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深入知识并积极探索,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设置创新点,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在评判历史人物及事件时,过于注重大众化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对于人物及事件的评判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虑,以开放性的眼光去看待,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不应只注重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一步步的提升分数,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以《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洪秀全起义的正面影响之外,也要在课前备课时收集洪秀全的负面影响如:洪秀全在起义后应采用封建制度,并整日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等反面影响,通过列举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从而在课上给学生提出问题: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怎样的看法?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历史事件以及洪秀全这个人物有更为客观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历史事件及人物,也让学生明白了任何变革对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看待历史事件及人物时,不应以片面的想法去看待,应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多方面考虑。
(二)通过历史事件渗透创新思维
历史这个科目包含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中包含着十分浓厚的人文意识及创新思维,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滔滔历史,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研究的兴趣,历史的演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伟大变革,在近代中国反侵略、追求民主的过程中,伟大的中国人民便运用了创新意识来阻止策略抵抗外敌,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便可通过讲述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战时的情况制定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制敌战略,由于当时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远远不抵敌军的武器装备,于是毛泽东主席便利用创新思维,将广大的农民群众集合起来,集齐众人的力量来对抗,并创作了地道战等策略,以“巧”制胜,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明白到创新思维并不是存在教师的口中,而是存在于广泛的历史之中,并且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例子,从而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热爱与探索,因此,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要注重历史知识点的多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评价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多样理解以及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思考的兴趣,从而更为积极的投入历史学科的学习,也能够对历史知识更为深入的进行理解。
三、结束语
针对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而言,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创新式思维,并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多样性思考的兴趣,并积极开拓教学的多样化方式,发挥教学的无限化可能,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深入探索、积极创新,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要讲究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创新性思维的融入也是新课改的重点任务,教师要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途径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学科知识储备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创新式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薛亚湘.试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式思维的运用[J].新智慧,2019(14):7+9.
[2]张子力.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式思维的运用[J].散文百家,2018(04):146.
[3]许傲傲.解析创新式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中的运用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04):53+55.
[4]黄毅.创新式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3(26):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