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李绍华
[导读] 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

        李绍华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实验小学 443500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它能够将赏识与教育合二为一,弱化教育的强制性,提升赏识的激励性。它的出现改变了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且减少了班级管理的矛盾,在班级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也将深入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探析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 积极作用 应用对策

        小学班主任在实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入赏识教育,能够将爱与关怀、鼓励与引导、认可与激励带入到班级管理之中,能够让孩子成为“闪光体”,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呵护,从而以赏识教育为媒介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基于此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那么如何有效发挥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呢?小学班主任在落实开展赏识教育时,可以做好如下举措: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探析
1、有助于营造良好班级环境
赏识教育是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它能够在班级管理之中有效的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整个班级中所涌动的激励与爱,从而形成良性成长心态,让学生感受尊重、信任、理解,从而让班级管理、学生发展置身于良性班级环境之中,引导学生顺应天性积极成长[1]。
2、有助于突出学生各种优点
赏识教育能够突出学生的各种优点,挖掘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各种优势,能
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并且取长补短的发展自我,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3、有助于建立良性师生关系
在班级中采用赏识教育,实际上能够无形之中有效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
距离,能够让班主任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学生,同时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鼓励之下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点滴之爱,能够让学生更加亲近班主任,从而建立良性师生关系[2]。
4、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不可否认,赏识教育的出现有效的提升了小学班级管理质量。它既丰富了班
级管理的内容,也改变了班级管理的形式,能够将创新与爱带入到班级课堂上,进而真正提升班级管理实效。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对策探析
        正是因为上述所说,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才更应该充分认识赏识教育,采取有效对策落实赏识教育。
        1、多样赏识:丰富赏识内容,变化赏识途径
        赏识具有多样性。虽然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强调教师以赏识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但倘若教师一成不变,始终以单一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予以赏识,很容易造成赏识的无效化,反正导致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无法发挥。
        (1)丰富赏识内容:赏识内容层面,即班主任不能采用重复的、千篇一律的评价,“很好”、“不错”的语言并不会起到有效的赏识作用,反而还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敷衍态度。因此,班主任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赏识内容赏识学生。
    如学生在听课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以鼓励的眼神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思路以及想法予以肯定,进行在对对象的评价,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获得动力,有效赏识。
        (2)变化赏识途径:教师要改变赏识的途径,这里所说的赏识包括精神赏识与物质赏识两种内容。
一,精神赏识: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肯定、语言认可、非语言的
辅助等,让学生能够从精神上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从而获取成长动力;
二,物质赏识:主要是指教师能够通过认可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物
质奖励,让学生获取自我西瓜味改变的原动力,从而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


        2、适度赏识:针对学生实际,适当融入强化
        初中美术教师要学会适度赏识学生,把握好“度”,这样才不会让赏识教育泛滥于小学班级管理课堂。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赏好”,即要求班主任不能面对学生所有的行为都予以肯定和认识,这样会为昂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习惯,产生错误的认知[3]。
        即教师必须确保赏识教育与强化教育、纠正教育齐头并进,这样赏识教育才能够发挥作用,才能够在小学班级管理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时,班主任必须用观察的眼光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大扫除中的表现。要对积极参与大扫除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认可学生积极劳动的行为变化。同样也要对部分不热爱劳动,没有参与班级劳动的学生进行批评,这样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在参与班级活动之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鼓励学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班主任落实强化教育的举措,能够让其他未被鼓励的学生认识到何可为,何不可为。
        3、多元主体:引导自我赏识,鼓励家长参与
        班主任要注意丰富赏识教育的主体,将学生、家长都带入到赏识教育之中。丰富赏识教育主体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班级管理主人公的丰富。
        第一,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赏识。要让学生们以积极的、剖析的姿态来看待自我。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行为发展的优劣之处,并且要学生们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学生们的反思效果远远高于教师的直接引导。引导学生产生自我认知,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鼓励,能够让学生纠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班级管理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第二,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学会赏识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认识到赏识学生的重要性,并且让家长能够在家庭之中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与夸奖。这样能够让学生们重获自信,重获认可,在家长的关怀之下不断的获取成长发展的动力。同样,家长在落实赏识教育工作的过程,也是家长以积极姿态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
        4、沟通指导:针对学生实际,提供表现机会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有的阳光肆意,有的安静沉稳。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行为改变以及心理变化,面对学生个体的变化,班主任要做到及时关注、及时了解、及时介入、及时认可,即将班级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变化联系到一起,提升赏识教育的针对性[4]。
        如我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建立了“学生档案”,就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点滴变化进行记录,及时对波动较大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下给学生以鼓励、以认可、以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摆脱迷茫,在针对性的班主任指导之中重新回归正确轨道;
        同时,班主任也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可以开展班级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也可以开展竞赛活动,利用运动会等,让学生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辉。学生表现自我的过程,实际上便是寻求他人认可的过程。班主任可以通过提供表现机会,找准赏识教育的切入点,进一步发挥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赏识教育之所以会被大众所接受,被教育所倡导。是因为它的本真是尊重爱、释放爱与诠释爱。它能够从爱的教育出发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去呵护、滋润、温暖学生的心灵,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认可、接受、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并且落实上述举措,目的是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从爱的层面出发优化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孟新凤.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33):34-35.
[2]范念香.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09):135-136.
[3]潘霞.论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8(01):131-131.
[4]王海燕.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