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广元市朝天中学
摘要: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明确自身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的管理工作及教学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积极寻找学生抵触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因,根据原因积极对班级管理进行创新,防止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对高中生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发挥班主任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问题;创新策略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 班级组织与教育的作用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具有组织及教育的作用。在组织活动或者是班级内事务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组织。班主任是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依赖的对象之一。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较,班主任不仅要根据自身任教的学科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更要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班级管理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2. 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并且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思想逐渐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逐渐形成,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高中生在学习中不能仅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更要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逐渐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班级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创新工作中要积极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根据现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创新策略,进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在学生生活及学习出现问题时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无法全面地掌握学生犯错误的原因,这就导致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限制了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 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应明确学生才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降低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不能通过观察及交流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后,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负面情绪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导致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更加喜欢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对顽劣学生的关注较少,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提高管理工作的公平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往往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会积极鼓励学习成绩较好、具有自制能力的学生,但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犯错误时,教师往往使用严厉批评的方式进行管理,导致这部分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不能积极配合班主任完成管理工作,进而降低了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4. 班级管理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班主任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还不断考验着班主任承受压力的能力。班主任相对于其他任课教师而言,其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往往会出现口不择言的现象,这会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三、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1. 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在明确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后,班主任要根据自身能力及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自身教育措施进行全面的改进与创新,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对班主任的配合度,确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通过班干部的培养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对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时要注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进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班主任应选择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较好的学生,以激励其他学生担任班干部。另外,班干部可以帮助班主任处理部分班级事务,减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以此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助力。
3.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
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具备了自己的思想,任课教师也不会过于控制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得到一定的自由。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当班主任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时,会增加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抵触心理,导致相关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另外,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渐认识到敬爱、友善等良好品德,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丰富班级活动
教师常常使用传统教育方式或者单一的教育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这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班级管理事务的兴趣,降低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要使用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使用其他教学方式丰富班级活动。例如,使用歌唱比赛、体育比赛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与同学形成深厚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引导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以往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班级管理工作对班主任的抗压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班主任要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培养班干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丰富班级活动等方式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南文波.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型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15):154.
[2] 刘瑞鹏.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实践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9):203.
[3] 吴成有.新时期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的研究[J].汉字文化,2019(23):1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