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杨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中,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家长都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除了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之外,他们也开始关注学生是否有健全完善的人格,是否能成为一个能适应新时代高速发展的“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所谓“人才”就是指道德高尚,聪明伶俐,身强体壮,能歌善舞,勤勤恳恳的人。如今,也出现了“以德育人”的新教育理念。因此,学生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中,都开始重视道德教育的渗透,特别是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注重德育渗透,学生的各种观念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音乐是一门能陶冶情操的艺术学科。在音乐中加入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和校园暴力层出不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过分追求学习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加强德育教育是当务之急。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学科具有陶冶情操的独特优势。不同类型的音乐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各种道德标准起到正确、积极、直接的引导作用。音乐教学中会有很多专业的教学内容,将歌唱、音乐欣赏等融入音乐教学的道德教育中,既能实现音乐教学的实施,放松学生的情绪,又能实现各种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实现道德教育在音乐中的渗透。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既是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努力。
一、什么是德育教育?
“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心理教育,以学生的道德为中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会正确的处事方法,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
二、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层面要求新时期的人才必须先道德后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点。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大多是“才”大于“德”的类型。当今社会需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小学形成的性格和习惯可以陪伴学生一生。要实现学生的愿望和理想,必须重视小学德育教育。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声誉不仅受学生成绩的影响,而且还受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如何做到在音乐欣赏中对小学的德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曲目有其内在的意义和主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进行德育渗透,既不因过度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又能达到音乐对学生思想的塑造效果。音乐所蕴含的道德教育力量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使他们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中提高对真理、美、美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并逐步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音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教师们可以在教学开始前给孩子们讲讲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演唱者的生平经历,《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在抗战时期产生的,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以及不屈不挠、不把敌人赶出中国誓不罢休的伟大精神,以此来培养小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再如在学习《歌唱祖国》中,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抒发了作曲家的爱国情怀。又如在学习《故乡是北京》时,教育小学生们要热爱家乡。
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有很多,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并从中进行德育渗透。
(二)在教学中进行情境演练,为德育创造环境
教师的语言不可避免有时也是空洞的,这可能造成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音乐教学背后真正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也宜为学生创设情境模拟,使学生“沉浸”于其中,“真实”地感受到教材曲目编设的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洞抽象的问题,使德育更加深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更加有深度。以《保卫黄河》为例,在学习这一首曲目时,在讲解完基本的创作背景后,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入关于抗日战争中敌人的凶残以及我国抗战军民们的誓死抵抗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们能够置身现场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抗战军民的顽强意志力和爱国情怀,这样对于音乐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在进行演唱时也会投入更多的感情,让学生们心中产生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以及和平意识,培养面对困难时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开展多种演唱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在音乐教学中,演唱形式有多种可以进行选择。学习不同的音乐演唱形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独唱要求学生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唱歌,一些小学生可能有怯场、紧张和不自信。在公共场合独唱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齐唱要求大家都唱同一个旋律,培养学生有勇气演唱。而合唱要求更高,分声部进行演唱,每一个声部演唱时也要考虑到另一个声部的和谐,这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弱化自己,衬托整体,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四)言传身教为根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标杆,教师的一切行为是他们行为的基准。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作为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道德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道德教育是一种情感共鸣。只要学生能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德育的渗透就不难。
(五)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音乐课外活动,延伸德育熏陶
对小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从生活实际和身边常见现象中得到最直接的道德教育: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能够在学习中得到道德情感的升华。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对国家、学校和学生自身都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积极的影响。德育渗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耐心地发现和探索,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教师把课堂教学和课后行为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德育的培养和渗透。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和总结音乐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努力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努力使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阳小凤.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中外交流,2018(23):252.
[2]许淑君,王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7,24(24):173-174.
[3]王晓燕.浅谈音乐欣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J].求知导刊,2017(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