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四中学 266021
【摘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不能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选择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的交叉点,把品德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之巧妙融合,有的放矢,随着课堂教学的层层递进,慢慢地潜入学生的心坎上,融入学生的行为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志愿者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方式很机械,往往是快要下课的时候,突兀地出现一张幻灯片,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呈现给学生。但德育不能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选择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的交叉点,把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之巧妙融合,有的放矢,随着课堂教学的层层递进,慢慢地潜入学生的心坎上,融入学生的行为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许多的英语阅读文本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本节课选取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2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中的课文 Students Who Volunteer,文章主要介绍了Mario Green 和Mary Brown两位学生做志愿者的故事。这篇文章结构合理,主线清晰,因此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带领学生展开阅读,并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对志愿者活动感受的句子。在授课过程中,笔者不断地用这些句子作为课堂环节间的过渡语,组织课堂,从而自然而然地渗透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助人收获快乐的德育目标,使学生能意识到尽己所能,帮助他人,乐于奉献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在完成教材文本的学习后,笔者又带领学生阅读了另一篇与教材内容同主题的文章,Surprise Volunteer, 文章选材于疫情期间的误入武汉,而后成为志愿者的大连小伙蒋文强的故事。
这样的选材一方面延续了主教材的话题,另一方面,又与社会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感同身受,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笔者先是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然后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随后让学生四人为一组,生动地讲述大连小强的故事,并且老师抛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Dalian? 让学生们谈谈对大连小强的看法,从学生的回答,I think he is warm-hearted. /He’s brave./He’s kind./He has good life skills./He has good spirit. / He didn’t think about himself, he only thought about helping others. 可以看出前一篇文章所产生的德育渗透已经融入他们心中,随后,笔者适时进行总结,Dalian is a good example for us,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After returning home, Dalian still kept on volunteering, especially when his hometown had epidemic, he became a volunteer again! Thanks to many volunteers, many doctors and nurses, many and many people around China, we can fight again the epidemic in Wuhan at last! 结合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将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德育渗透与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
前面两篇文章讲述的是他人做志愿者的经历,接下来的活动安排,笔者将目光关注到了学生身边。班级里有这样一群有爱心的志愿者同学们,寒假里,他们来到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志愿者同学们结合PPT展示,上台分享他们的志愿者活动经历。
以学生的角度进行分享,以学生的视野进行评价,学生自己提升出“A rose in her hand,the flavor in mine.”的品德教育,此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们之间的自我教育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加真实、有效。
志愿者学生分享经历后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号召更多的同学积极投身于志愿者活动中。于是,笔者顺势引出《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这一教育背景,在这个项目中,中学生被要求参与一次志愿服务,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来谈谈自己最想做的志愿者活动。以记者访谈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时,笔者又用到本课出现的有关于志愿者的语句来进行评价,如:Being a volunteer will make you happy. This experience makes your life colorful. 等,最后笔者也分享了自己做志愿者的经历:I also had volunteer experience when I was a student. I was a volunteer of Qingdao Sailing Game in 2006. I will never forget this experience. So if you have a chance,try to be a volunteer to help others. With our help, our world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听到自己的老师也曾经做过志愿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拉近了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本堂课中,笔者没有机械地用幻灯片来呈现德育目标,但是整堂课下来,德育教育却渗透于每一步的教学环节,通过活动的层层展开,让学生们明确自己所喜欢的志愿活动,知道自己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事情,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帮助他人,乐于奉献。教师作为德育引导者,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传授知识、进行德育教育,以身作则;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积极去挖掘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素材,选择好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要注意它的策略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不是要喧宾夺主,而是潜移默化,从而实现随“堂”潜“生心”,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