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飞 []
(四川省北川中学,四川绵阳,622750)
摘 要: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中,以羌族羌绣艺术课程为依托,实现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北川羌族的人文、羌绣特色方面着笔,通过对北川羌绣的独特价值以及北川羌绣文化校园传承进行分析,继地震的不幸损失,分析羌绣艺术校园传承的重要意义,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教学观和课程观,本案例拟对探寻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美术选修课工艺模块的发展趋向及羌绣文化校园传承教育与现阶段学校课程教育中的最佳契合点提出观点,让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在高中美术教育功能中得到的充分释放。
关键字:高中工艺美术;新课改;羌绣文化;校园传承
一、认识美术课程标准之高中美术工艺模块(选修)的内涵及羌绣文化校园传承的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工艺模块主要讲解广义的工艺概念和作为高中美术课程“工艺”的特定概念。简要阐述工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特别强调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今后不同的工作中养成讲求程序、注重方法、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素质。2008年6月,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不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而且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通过羌绣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二、探索学校积极推进羌绣文化校园传承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法
北川中学羌绣文化教育围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创新"的教学目标,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文化艺术课程。支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丰富羌绣文化教育的内容,在传承文化中育人,在育人中凸显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推进民族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成为学校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教好”的教学目标介绍羌绣产生和发展历程
初期以羌绣欣赏教学为主,让学生初步了解其特点及审美价值,提高他们羌绣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加强他们对本土文化基因的认知和启蒙。
羌绣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从羌绣图案装饰中可以窥视出其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羌绣图案里蕴藏着独特的文化符号古羌人对“绳”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茂县、汶川出土的“绳纹”陶罐和龙溪乡阿尔寨等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饕餮”纹样得到证实羌绣对绳饰纹样广泛应用羌绣图案有许多“万字纹”、回纹、水波纹、八结纹、“饕餮”纹都是从原始绳纹的变化演绎和发展而来。历史记载的“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正是古羌人擅长用民间手工技艺来装饰、美化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羌族妇女善于运针走线,刺绣出了不少佳作,明清时期羌族的挑花刺绣达到了鼎盛时代。
(二)围绕“教会”的教学目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民间羌绣作坊
利用课余时间或者采风的形式带领学生们参观民间艺人的制作技艺。如参观我们擂鼓小有名气的羌绣作坊,云云羌的现代羌绣作坊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加强他们对于羌绣文化的感性认识。
(三)围绕“学好”的教学目标请民间艺人进入课堂讲解和演示针法
羌绣富有原始古朴的传统技法;精巧奇妙的传统构图;绮丽纯美的传统色彩,其羌绣的针法除多采用架花(挑花)外,尚有十字挑、勾花(链子扣)、平绣(撇花)、纳绣(扎花)打字绣等几种。挑花细腻精巧;撇花、纳绣清秀明丽;十字挑蕴意奇妙,古朴精美;勾花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挑花的色彩,以黑白对比的居多,亦有用少许色线挑的;有的飘带全用色线参差分条排列,采用纳花针法,对比强烈,绚烂夺目,如五彩虹霓。挑花多用棉线,显得朴素大方,异常明快。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请民间羌秀艺人讲述和演示针法,让民间艺人多和我们老师及学生进行交流。
(四)围绕“学会”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教学案例
北川中学根据北川的具体实际,选择和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资源,成具有操作性的且在40分钟内可完成的教学案例,学习羌绣的色彩 、羌绣的构图、以及羌绣的设计绣制流程,并把它们编成教材《魅丽羌绣》,逐渐在学校推广,流传。在羌绣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打造出北川中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2011年我校美术教师在是教科所的指导下录制绵阳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网路课程《美术——“工艺”模块》专题六:美在民间——羌绣。2018年11月北川中学被列为省级美术特色学校。
(五)围绕“创新”的教学目标我们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作为一种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扬羌绣文化,拓展羌绣发展空间,就要在充分尊重羌绣本色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兴趣小组活动的学习形式,学校为其提供工具材料,大胆创新,绣制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作品如办公类:收纳盒、笔筒、名片盒、笔袋;生活类:化妆包、鞋款、围巾、皮带。家纺类;绣花时尚家访绣花风尚包袋类;环保购物袋、时尚手提袋。空间装饰类;祥云挂件、小挂牌、装饰壁挂、地灯、团花灯;包装类:青稞酒的包装、食品的包装。把羌绣文化元素和谐的运用到现代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让羌绣给予现代生活视觉上的美感和文化上的写意。同时,让广阔的生活空间回馈给羌绣发扬光大的舞台,让无处不在的人类大爱给予羌绣温暖的慰籍。
三、羌绣文化校园传承的具体措施
(一)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一个课程导向有利于课程开发的系统性
? 1.目标导向模式。先确定教学目标,再探索些课程资源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2.条件导向模式。基本思路是:我们这里有什么?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很多是条件导向模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3.学生本位导向模式。基本思路是学生“喜欢什么”、“希望得到什么”?
(二)课程设计是课程资源变成可操作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1.设定课程目标。 2.拟定教学与课程计划。 3.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
(三)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程序
1.寻找当地的器物与艺术品 2.分析其与当地人生存方式的关系和价值观
3.分析其美学品质、制作技术 4.分析其教育功能和价值
四、结语
羌绣这种传统手工技艺,是羌族妇女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任何手工技艺的保护和活态传承都不如让传统融合在我们校园生活中,融合在我们校园的创造和设计中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才有价值才有真正意义, 如今羌族人还保留着穿着传统民族的服饰习俗, 这也更加促进了羌绣的传承与发展,今天羌族的绣品不仅仅是一幅图案、一双云云鞋 ,它更代表着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解析[EB/OL].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05-09.
[2] 周福青,王协辉.关于高中美术教育新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卫教育,2010,(6).
[3] 杨永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编写说明
[4] 高山,浅谈用美术教育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经济,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