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东升学校 江西九江332700
摘要:小学美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避免教学形式单一,同时避免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到乏味。教师需定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立足课本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完成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多样化;创作形式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能力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良好的教学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与艺术素养。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基础艺术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手段,融入创意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1小学美术多样化创作形式实践策略
1.1明确教学目标,提升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端正教学态度,深入分析与研究创意教学的核心理念,集中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调整教学心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改革、创新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在创意教学期间,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及其他学习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与研究,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教师的鼓励。现阶段,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缺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生抵触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普遍存在敬畏教师的心态,抵触与教师交流。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害怕自己表现不佳,影响教师对自己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害怕被教师发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
1.2感受文化,树立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强调增强学生的整体感官体验。因此,在全新的教学体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的方式观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术资源。此外,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感受经典美术作品的魅力,使学生在近距离接触美术物化之美的同时,感受艺术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如,在剪纸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帮助学生掌握阳刻与阴刻的特点。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学校,教师可以邀请民间剪纸艺人和其他艺术家走进美术课堂,为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操作与演示。这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在让学生感知人文之美的同时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学习、理解、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1.3打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从提升其学习兴趣入手。
在美术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设置相关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艺术场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展示艺术仿制品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的兴趣。如,在相关油画欣赏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世界名画相关的讲解视频,展示相关的临摹作品,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欣赏艺术品,同时引导学生分辨油画的不同创作手段,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观察、欣赏美术名作。
1.3剪纸活动,团结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保持和蔼的教学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美术素养,让学生愿意跟随自己学习美术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中采取较为冷漠或严肃的态度,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避免回答问题或者提出质疑,以致影响学习热情。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畅快表达,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灵感。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开展过剪纸类的活动,对剪纸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在问答环节结束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工具播放剪纸图片,让学生对这种艺术形式充满兴趣。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剪纸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展开讨论。每个小组需要想出一个图形,并完成剪纸作品。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让学生相信团队的力量。在小组中,学生提出想法,并整合各自的思路,共同制作出形象各异的作品。教师让每个小组展示作品进行班级评比,第一名将获得教师的奖励,如书、文具等。通过这种激励方式,教师可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1.4你画我猜,厘清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如,美术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只狐狸的轮廓,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小学生对动物往往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可以顺利答出教师画的是狐狸。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将狐狸剩余的部分绘制完成,并要求学生说出与狐狸有关的成语。学生多数会想到“狐假虎威”,教师询问学生这个成语的含义,这样,学生能够积累成语知识。随后,教师描绘出“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场景,随后让学生自主绘画,可绘画的内容是关于狐狸的成语或者关于狐狸的故事。在绘画完成后,学生要在画作下方写下这个故事的核心内涵。教师通过这种你画我猜和自主绘画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厘清绘画思路,增强想象力。
1.5完善评价机制,培养核心素养
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积极改正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如,教师在点评学生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审美习惯,利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开展第一轮评比,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秀思路与绘画技巧,并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点评,重点讲解其在绘画技巧与操作中的不足,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不断提升与进步。
2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现阶段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多样化创作形式对美术教育的意义。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提出多样化创作形式的实践策略,因材施教,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赵立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10):74.
[2]杨立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