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玮 梁安庆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摘要:心理抗压能力与产生心理的应激源、人们对应激源的认识和评价程度有关。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节奏。虽然目前我国对疫情防控采取了良好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根除,这也使得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究了后疫情时期,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体育健康,学生抗压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尽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党和国家就着手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防疫首位,但是这次重大的突发卫生事件仍然对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教育部在疫情爆发前期就做出了延期开学的决定,尽可能保护学生在疫情环境下的身体健康,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疫情下的封闭生活模式,对学生们原有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交、学习等多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出了严峻挑战。尽管目前我国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防控,但是,学校仍然不能忽视这次疫情,对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带来的健康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这次突发的卫生事件尾声阶段,学生的心理仍没有完全脱离此次疫情的影响。对于疫情影响严重感染,风险较高,防护难度较大的地区,虽然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由于疫情期间学生受到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原因的影响,会产生起伏较大的不良情绪。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过于频繁的疫情负面消息,过于恐慌的情绪蔓延以及对身边亲近之人的担心让学生产生沮丧低落的精神情绪,从而陷入精神不振甚至是抑郁。在这种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的生活作息以及日常饮食和正常睡眠等生理需求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作用。
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缺少面对面授课教育会打乱原本的学习节奏,而授课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变化,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适应性。尤其对于小升初学生来说,虽然他们自知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但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并非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发展的期望以及自身的期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而且此次疫情也使得很多学生面临社交关系的疏离,会让正处在发育期的学生明确感觉到孤独的情绪。长时间的负面心理情绪会使学生产生应激生理行为,这也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体育健康课程中加入培养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让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是后疫情时期相关教育部门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后疫情时期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了解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
此次新冠疫情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了不良影响,着重于表现为焦虑、紧张、脆弱的人际关系甚至抑郁等方面,这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因此学校教育人员应准确掌握学生但后遗症是经验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教学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比如学校在体育健康内容的筛选方面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将本学期需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压缩,从而留出一些课程时间,与学生一起对目前的疫情形势进行分析了解,培养学生对此次疫情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学校也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方面。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情绪宣泄的方法教学,比如阅读教学,正面教学,呼吸放松等一些舒缓心理的健康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冠疫情
在后疫情时期,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学生产生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的错觉,因此在此阶段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及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会对学生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产生一定程度的缓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会导致他们对疫情认知不准确、不及时,对事件的发展不了解、不清楚。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可以增加对新冠疫情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能够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发病机理和发病症状产生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个时期,仍会有一些中风险地区或低风险地区的出现,课程内容也可以对出现的确诊人数和防疫进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增加对防控疫情现状的认知,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关注疫情消息,充分了解疫情防控进展,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三)适当开展课下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新冠疫情虽然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由于学生在抗压能力方面存在一点差异,因此应对此次突发的卫生事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面对不同心理抗压能力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缓解技巧,通过与老师与同伴的沟通,缓解自己对此次疫情的焦虑心理,将心中的恐惧等不良情绪排泄出来,正确面对新冠疫情,完美度过此次疫情后期,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冷静沉着的良好心态,不慌不怕。
而对一些心理抗压较弱的学生,除了在课上通过以下措施缓解之外,老师也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老师同学等一些社会力量的帮助。体育与健康相关教师可以组成心理咨询团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使学生认识到不良情绪在疫情后期没有完全消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生目前需要做的,也是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正确认识不良情绪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结语:在目前新冠疫情的防控后期,也是不容忽视的防控关键期。在此阶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冠疫情、正确了解新冠疫情的防控情况、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缓解心理不良情绪、采取正确措施提高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也是和学校在后疫情时期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艳勤.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对返校复学大学生心理工作的思考[J].国际公关,2020,No.108,312-313.
[2]秦攀博.疫情治理中的社会心理疏导问题研究[J].理论研究,2020,No.359,51-58.
[3]张珊珊;周心怡;刘克涛;邵亚雄;储著朗.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学生心理防疫教育的探讨——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心理月刊,2020,v.15,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