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左阳
[导读] 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的心理素质结构主要包括表演者的基本心理素质
 
        左阳
        哈尔滨德强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邮编150000
        摘要: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的心理素质结构主要包括表演者的基本心理素质、表演者最核心心理素质是什么等,钢琴演奏者加强对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可以提升钢琴演奏的整体效果,进而传递出丰富的内心情感。本文将探讨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结构的基本特征,并提出构建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理论依据,最后探索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方式,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将自己的练习成果展现出来,在这种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如果钢琴演奏者没有较高的音乐表演心理素质,就会影响钢琴演奏的整体效果。因此,钢琴演奏者要重视对自身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加强对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研究,掌握心理结构的存在特性,例如再现性、对象性、适应性及调控性等,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钢琴弹奏质量,从而为听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再现性
        由于钢琴音乐表演是一种艺术活动,其自身具有再现性的基本特征。钢琴演奏者需要借助相关音乐材料才能完成这项表演,例如音乐作品、表演环境等,钢琴演奏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认知基础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来进行弹奏。在弹奏的过程中,钢琴演奏者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再现,并不是对作品进行原生态的制造,因此十分考验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
(二)对象性
        音乐表演的本质就是演奏者对艺术情感的表达,而这种情感表达是具有对象性的。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将情感投入到其中,赋予了音乐作品一定的主体感情,从而大大提升了音乐作品的意味。所以,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结构的构建要在艺术表现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传递出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而使听众体会到作品的涵义。
(三)调控性
        心理素质结构的调控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其中,在时间维度上,钢琴演奏者需要对声音运动形态所形成的张力来传递出自身的思想情感,而空间维度则是根据声音在虚幻空间的深度变化或距离变化等体现出来的,这两者都离不开演奏者自身的生理调控。因此,作品真实的客观性与艺术虚幻的感觉性可以影响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使得调控性成为心理素质结构构建的必然存在因素。
(四)适应性
    在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构建的过程中,音乐存在的行为、意识和形态成为了其中的适应性因素。首先,钢琴演奏者在准备音乐表演时,需要提前为表演中的心理展现过程提供较为专业化的适应性,不仅包括了演奏技术的适应,还包括了对艺术表现的心理适应。其次,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的心理素质结构对音乐表演形态也提供了较为艺术化的心理适应性。最后,心理素质构建的适应性还体现在审美活动中的职业化心理适应性。这三点组成了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中心理素质结构构建的适应性依据,同时也是存在演奏者表演行为的前提。
二、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情感表现理论
        人类情感可以通过音乐形式来表现,也可以说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体验的语言。根据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角度来说,需要钢琴演奏者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掌握熟练的音乐技能,这样才能有效进行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结构的构建。对于心理素质构建问题,演奏者必须要以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为中心,注重对生活的主观感受,从而形成构建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情感表现理论。


(二)有效活动素质理论
    对于心理素质的结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素质,二是生理素质,三是社会文化素质。有效活动理论是构建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这是一位活动者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其主体活动倾向于演奏主体的情感体验及情感表达。
三、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方式
(一)将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根据上述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理论依据,在构建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时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演奏者表演情感素质的构建、个性情感素质的构建、认知素质的构建及角色适应性的构建。其中,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核心在于情感素质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而这里的情感表达则包括了选择性、匹配性、协调性、感染性及深刻性,情感体验则是指对情感的想象、直觉、感知、记忆和对情感体验的敏捷性。在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中,认知素质是其中的基础素质,它在多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例如对情境的认知、对作品的认知及对演奏者自我的认知等。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还离不开个性素质,这也是构建心理素质结构的关键,对其他心理素质是否可以顺利实现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个性素质构建。最后是适应性素质,它表现在音乐表演得以实现的过程中,钢琴演奏者需要对艺术角色进行适应、对职业角色进行适应等,这样才能有效构建演奏者表演角色的适应性素质。
        而要想真正实现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就必须要将上述几点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其可以形成一种聚合型的心理素质结构,这样才能保证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合理性,继而展现出艺术的完美性。
(二)调节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演心理素质
        由于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会对最终的艺术表演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对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以此来提升钢琴演奏者的认知能力的自信心,一旦在演奏过程中发生突发情况可以具备较强的承受能力,从而为听众带来一场完美的艺术盛宴。而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演奏者先天形成的,二是经过后期的个人学习形成的。钢琴演奏者要想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方式,重视在练习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继而形成科学的自我认知。
        另外,钢琴演奏者要注重自己的练琴理念,尽量选取适合自己的练琴理念,加强对现实因素的考虑,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进行练习。同时,要坚持自己的练琴信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突发情况或问题,都要保持弹奏钢琴的自信心,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摒弃弹奏钢琴时的杂念,进而打破练习钢琴的瓶颈期,真正实现自身演奏能力的突破。
结语: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最终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提升钢琴演奏的整体质量,就要重视对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这样才能有效克服怯场的心理。对钢琴演奏者来说,必须要加强对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研究,根据心理素质构建理论来进行学习,分析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进而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心理素质,有利于为钢琴演奏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尹青.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对于曲谱的记忆问题[J].音乐生活. 2010(12)
[2] 姚岚. 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探讨[J].明日风尚. 2018(01)
[3] 沈光耀. 论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北方音乐. 2016(04)
[4] 张雪.让激情在指尖迸发——谈谈钢琴演奏中“情”与“技”[J].音乐探索. 2007(03)
[5] 刘洋. 谈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 黄河之声. 2014(04)
[6]. 李卓姝.钢琴演奏者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J] 音乐时空. 2015(19)
[7] 李京红.谈钢琴演奏者应具备的三大素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 汤泓玲. 论音乐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 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