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玲
西宁市第十三中学810000
摘要: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中学的学生而言,音乐不仅陶冶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与培养,让学生体验音乐带给人的快乐,缓解学习的压力,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让学生能从音乐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重要性
引言
中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素质尚未完全形成,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完全脱离老师的教导。情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学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并且真正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少之又少,从实际教育情况来看,这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音乐这样的学科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地分析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对促进音乐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音乐是一种以表达情感为核心的艺术形式。情感教育是一种非常贴切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能让学生拥有更加敏感的情感感知能力。教师在赏析音乐作品时,学生会更容易通过情感的指引,获得音乐的共鸣,这是学生理解音乐,获取音乐涵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抒发,以及作者本身的情感经历等,表现音乐的真实诉求。同时,完成情感的交流,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深化音乐的认知。(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对音乐的一种感知与审视能力,而情感的交流是其中的核心。情感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敏感度。在音乐的世界中,学生也更容易从情感的角度,感知音乐表达的内容。在长期的情感熏陶与感染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态度,拥有充满音乐的精神世界。
2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品德、兴趣爱好形成的时期,健康、积极的音乐会影响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为中学学生终身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创新音乐教学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音乐中充分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正能量。用音乐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音乐感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所以,促进中学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与培养,使学生通过情感教育能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建立健康的人格。
3中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教育与培养情感的方法
2.1充分发挥表演与想象情感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认识到音乐是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的源泉。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鼓励他们玩音乐来传播音乐的魅力,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将音乐情感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在校学生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此外,学生们通常很有想象力,能够记住事情,促进思想,因此老师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听歌曲之前讲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灵感,然后扮演孩子,感受故事中王子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情绪能力。
2.2教师以身作则,加强美育教育
中学音乐教师是情感教育的执行者,为了确保情感教育顺利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首先需要确保的是教师自身具有比较高的音乐素养,如要热爱音乐艺术,扎实的音乐知识功底以及高超的音乐技能,尤其是还要具备积极的音乐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继续保护求实进取的精神去继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积极乐观的音乐知识学习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也可以形成良好的音乐情感与审美意识,这对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要注意平时在教学中渗透美语教学理念等一些思想情感,借助美育教育启发和培育学生发现、感受以及创造美的思维,这对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3情感互动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因此,中学音乐学校活动中的教师必须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应注重音乐教学,而应注重学生情绪的教育和发展以及与学生的平等互动。
2.4加强中学生的音乐体验
对于音乐来说,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把声音作为情感表达的主要目的。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充分体验音乐生产中的情感变化,为学生推广音乐,引起情感不安,这是学生情绪的核心所在。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身体感受音乐。
2.5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从而消除固有的师生隔阂,与学生达成良好的信任关系。由此,才能有效实现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兴趣。
2.6鼓励学生参加课后活动
中学生由于心理年龄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活泼好动、求知欲极强的时期。因此,教师想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教育,不光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还应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使其在课外活动过程中来发挥自身音乐才能及潜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在当今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课堂当做唯一学习方式,没有意识到课外活动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死读书的学习状况,抑制了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及音乐创造性的发展,对情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消极的影响。面对这一学习状况,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通过课后活动来陶冶自身艺术情操,并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延伸,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生活中敬老院表演、歌曲比赛、歌曲创作等音乐活动,将音乐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在陶冶自身音乐情操的同时,丰富实践经验并提升音乐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对中学音乐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建立良好情感认知的过程,也是他们拥有正确情感态度的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与审美素养。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愉悦的感受,创新教学课堂方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体验不同音乐作品丰富精神世界,通过情感教育的实际运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促进中学音乐教学不断向前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以自身热情饱满的情绪,影响学生,使其音乐素养及音乐感知能力的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秦凝艳.新课程与音乐情感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9(18):87-88.
[2]韩方方.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96.
[3]修一歌.初中音乐课堂融合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解读[J].华夏教师,2019(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