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夏菁
[导读]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夏菁
        东城实验学校中学校区    
        摘要: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艺术素质的必要途径。音乐课程是传递美的课程,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音乐学习活动,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综合审美中提高艺术修养。音乐鉴赏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程的一部分,在落实素质教育方面意义重大。同时,这一课程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责任。因此,教师要对鉴赏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思路,找寻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获得更为理想的鉴赏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
        一、精心设计导入,发展鉴赏能力
        确保音乐鉴赏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合理的课程导入,而导入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迅速进入到音乐作品的鉴赏状态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保证鉴赏教学的导入效果,教师首先需要考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学生精神集中和主动参与的方法,通过点燃学生的鉴赏热情来奠定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基础。初中音乐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置上需要做好对学情及学习规律的综合考量工作,特别要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力求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持久而又强大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综合感悟水平。例如,在教学丝路驼铃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效果,让学生迅速步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补充和丝绸之路相关的故事,用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投入度,为学生主动投入鉴赏活动打好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入游戏活动或表演活动,作为导入鉴赏课程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就对接下来的鉴赏学习充满期待,彻底消除学生厌倦情绪,保证鉴赏课程的整体质量。
        二、加强情感体会,增强鉴赏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需要指导学生细致聆听作品,但这样的聆听不能局限在表面层次,而是让学生在聆听中品味其中的深厚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艺术表现力,让学生在和音乐互动的过程中生成强烈共鸣。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来自于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对音乐鉴赏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来说,如果缺少对情感的感知,那么学生的鉴赏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会导致学生的音乐鉴赏热情大幅度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把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作为音乐鉴赏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多样化方法,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让学生从低层次鉴赏过渡到理性的高层次鉴赏层面。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时,为了让学生在鉴赏中触及作品的情感,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补充作品创作背景,补充和音乐作品有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边听边想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想象素材,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被其中的真挚情感感染。


        三、引导审美想象,提升鉴赏能力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审美意境,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而深远的音乐意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可以诱发学生的深层次鉴赏,让学生在作品赏析中提升音乐学习层次。为了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主动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作品的艺术形象,获得更加生动而又直观的鉴赏体验。在学生积极开发思维和拓展想象的同时,教师要做好指导,给予学生鼓舞和支持,肯定学生的大胆创造与积极创新,让学生的鉴赏能力与鉴赏层次得以综合提升。例如,在欣赏舞剧音乐四小天鹅舞曲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题进行热烈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层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力,想象在一片苍茫而又平静的湖中,一群美丽的天鹅在湖上畅游。伴随着音乐旋律,学生进入到天鹅翩翩起舞的想象中,在听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种凄凉悲壮的情感在心中升起,让他们思绪翩飞。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让其顺利理解音乐形象,从而保证鉴赏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鉴赏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教育中开始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这让如今的音乐教育显现出极为浓厚的现代气息,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也为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优化鉴赏课程的呈现方式,辅助学生理解原本抽象的艺术形象,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教师可以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音乐作品,变革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五、注意对比教学,升华鉴赏能力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方法就是对比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辨别和分析的过程中给出更加准确的鉴赏判断,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层次,并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同一作品进行对比欣赏。如今有很多音乐作品进行了不同改编和不同演绎,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不同角度鉴赏不同版本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在分析对比中思考采用这种改编方法的原因及作用,在对比中找到和原有作品的差异,发展学生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对比不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内在规律。
        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音乐教学,而音乐教学又把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作为基础和重点。所以对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来说,教师要对音乐教育的方向进行把握,明确培养学生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创新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音乐审美教育要求,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理念。当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鉴赏热情及学习层次,增加学生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 史振娇.浅谈如何培养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J].考试周刊,2018(65).
        [2] 辛丕祥.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音乐实践活动[J].中华少年,2018(22).
        [3] 余利平.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