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心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六中学
摘要: 作为初中音乐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面对的是正处于特殊时期的学习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促使学生蜕变成功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向学生传递美的知识,打开学生的心灵,解开学生的心结,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学习者。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笔者看来,初中音乐对学生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也不是一种娱乐休闲活动,而是可以促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学科。由此可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实现高效化。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师;高效化;课堂
作为初中音乐教育者,笔者总是在思考音乐在学生成长中所以产生的价值。在笔者看来,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成长,还有情感思想方面的成长。只有学生的情感变得成熟,思想变得成熟,他们才能成为成熟的社会成员。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学习者。在笔者看来,音乐教学在其中发挥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起来。由此可见,初中音乐对于学生而言,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主科之一。本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实现初中音乐教学高效化进行了分析。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这种主导价值的实现,就在于教师可以对于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最大的收获,要想让学生拥有探知音乐知识的欲望,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使得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大纲相一致,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且在每一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上都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使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眼、手、口等各个器官的协调作用。教师通过视频、声音、代表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提升音乐的审美意识,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通过课程的合理科学设置,使得音乐知识、唱歌、音乐创造与实践、器乐、音乐欣赏等课程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如何更好的搞好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工作,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个大问题。音乐要变静为动,突出音乐的形象流动性,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相结合,突出音乐的音响性、流动感,立体化的感知学习内容。
(一)关于基本大调音阶
1234567 这是学生们一提到音乐首先会想到的一组音阶。但是各音间准确的音高半音关系往往被忽略。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键盘挂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黑白键的联系与区别,全音半音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大调各音间“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高关系。然后老师用钢琴弹奏音阶,学生听辨音高关系的变化规律,随琴轻轻哼唱。最后,辅以“柯尔文手势”来表演音阶,让学生们边用手势表演,边随琴练唱音阶。
(二)关于基本音符和拍子
基本音符和常用拍子是识谱、学习旋律的必备知识,单纯的认音符学拍子是没有音乐的感染力的,只有将它们融进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才会富有音乐的灵动性、生命力。如:学习 拍子的歌曲《少年之歌》,教学中可安排这样几个环节: 1.学生听辨歌曲的节拍特点、鼓点规律。2.通过“咚哒咚哒”的鼓点,找到“强弱强弱”的二拍子变化规律。3.近一步理解 拍号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4.随音乐划拍,体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对比变化。5.边划拍边演唱,感受这首拍歌曲进行曲风格的节拍特点。
二、精选教学资源
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于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认知,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简单的乐器上。在笔者看来,我们实施的是一种教育活动,能够辅助音乐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教材其实是极为丰富的。尤其是在有了新媒体资源做支持之后,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资源就更为丰富生动。如实践中,教师还要通过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独立想象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境界,在音乐的欣赏中体会创作者的意境,从而使自己的感悟得到升华。
例如:教师在展示荧屏乐声中的《我心永恒》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栩栩如生的事件描述来阐释音乐的创作,使得学生明白其中的意境,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观看这部影片,从中体会音乐的巨大魅力,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力空间,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结合作品,找到很典型的知识点,然后着重从这一点切入,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层层推进,从而更好的更完整的把握音乐作品。《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男低音独唱,用低沉浑厚忧郁的音色,表现了俄罗斯船夫迈着沉重的步伐拉纤,艰辛劳作的场面。在这首歌曲的欣赏教学中,我注重用识别、体会力度记号来展开歌曲的教学。
三、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也是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来的。在笔者看来,有教学能力的教师一定能够驾驭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能够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中突发的各种问题,能够随着学生情绪的变化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节。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构建高效化课堂,教师就要具备极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如通过音乐故事展开的教学导入在非道具性的教学导入方法中,老师们自身的教学意境营造能力和对教学内容背景的了解程度通常来说是决定导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音乐故事展开教学导入这一方法非常适合那类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有趣的音乐创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初中生都非常热衷于听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方面这些故事可以满足这些少年们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从老师们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成功的教学导入活动中的故事无疑是增加学生对音乐内容印象、提升教学效率的最好的工具。还可以借助老师的演唱来进行教学导入。对于中学生们来说,音乐最有意思、最能满足他们的一面通常都体现在实体的表演之中。老师借助正式、卖力的演唱展开的教学导入则能很好地缓解课堂上单调、呆板的氛围,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演唱,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与趣味。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听”音乐,一般以听为主,以看为辅,比如传统的“识谱”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被称为“听谱”教学。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学会唱歌后,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结果一年多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能背唱好几首曲谱。慢慢地,他们也熟悉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也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给他们,他们学会歌曲后再听唱曲谱,自然很快便把握曲谱的节奏了。
四、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整合
可以震撼人心灵的美的元素,其实是极为丰富的。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时,我们要展现音乐学科的魅力,用音乐去打动学生的心灵。而作为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不必构建纯音乐课堂。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将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整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过程中,我们要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感悟,用多种方式完成音乐的创作与应用。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一环节将相关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不仅如此,还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开展器乐教学
将乐器引进课堂是强化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我校在初中二年级每个教学班开设了口琴课。学生们学习口琴演奏的过程中,对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一个主动地延伸,只有准确的读谱,把握好旋律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会提高他们的器乐演奏水平,提升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传媒
“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是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如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说:“为了了解艺术作品,需要有崇高的爱并理解和声、旋律、节奏、声部进行、音色和细微色彩作用。”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抓住音乐教学的专业艺术特色,尝试多范围多角度的教学思路,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讲、听、说、练、演、编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在音乐教育的愉悦中,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曼君.论音乐学习的新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6(20).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M课程与教学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