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策划》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重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白雪
[导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化教学方法一直都是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探索的热点问题,
 

        白雪
        贵州师范学院旅游文化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8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化教学方法一直都是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探索的热点问题,二者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内涵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会展策划》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中,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对其教学体系进行重构,能够改善此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内涵建设和质量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教学体系重构;会展策划

1.问题的提出
        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通过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得以实现。因此,这对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特别是专注于为地方及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依据产业的现实需求,关注职业岗位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课程知识为基础,来构建应用型课程教学目标及体系[1]。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内涵,让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符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会展策划》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使学生掌握会展项目策划相关专业技能。通过对国内开设有该课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前期调研发现,该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较为陈旧,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总结下来,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系统性,过于理论化,操作性不强。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导致课程内容体系庞杂,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第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由于实践条件限制,实训课程虽然采用了讨论式教学,但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理解,无法内化为自身的专业技能,因此也完全流于形式;第三,由于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行业企业实体项目脱轨,多为虚拟实践项目,导致教学过程缺乏适用性,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锐减;第四,现有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虽有多媒体教学资源,但仅限于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依托的平台尚未建立完善;第五,考核方式单一,以结论性考核为主,形成性考核操作起来有困难,课程效果评价与行业脱节较为严重,参考价值不大。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运用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及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是指通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及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任务,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进行学习,与老师共同研究解决课程中面临的知识问题,从而对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2.2 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的参照点,通过完成一个实战项目为任务单元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向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体验性的典型特征,学习者通过参与完成实战项目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彻底转变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下,课堂成为了学生的主战场,重新审视整个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教学环节,通过工作任务进行规划与安排,把课堂变成学生真正的专业实践基地而非理论战场。
3.《会展策划》课程项目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重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要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引导,才能发挥其作用。《会展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会展市场调查与分析、会展主题选择、会展项目立项与可行性论证、会展招展招商工作以及会展活动宣传推广工作等策划技能,从而培养适合会展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该类岗位需要,协助或独立从事以上工作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一教学目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驱动,转变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就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体系重构。
3.1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理念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的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便是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中心地位,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生学,但教师教的效果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却很难把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内化知识为专业技能。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对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重构。
3.2变“理论+实训”的教学思路为“课堂研讨+实训+竞赛”的教学思路
        《会展策划》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但多数本科院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此门课程时理论教学时数都多于实训教学时数,即使实训教学时数所占比重较高的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也仅仅以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开展实训为主,往往流于形式。该门课程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论+实训”的教学思路,通过翻转课堂中教师的理论引导以及行业案例资料的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课堂自由研讨对理论知识及行业案例进行深入理解与内化,再用与产业相结合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用指导学生参与本专业各级别的大学生技能竞赛来检验学生的知识内化与技能掌握的效果。
3.3变“书本为主”的教学内容为“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会展策划》课程教学内容模块设计以书本为主,基本是根据书本的知识模块设计与设置教学内容的。但该门课程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行业发展,教材内容体系陈旧,理论知识空泛,实践知识不足,无法独立支撑课堂教学。只有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才能够使学生迅速地融入会展策划的工作情境,锻炼扎实的实践技能,达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3.4变“章节教学”的教学方法为“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思路的手段。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以项目为切入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工与合作,参与项目的分析、研讨、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4]。会展策划工作的实际就是完成会展开展前的所有筹备工作,这些筹备工作涉及到从选题到立项再到报批最后到项目组成立以后的招展招商宣传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如会展主题策划、会展立项策划、会展招展招商策划等。项目驱动教学法促使教师根据真实的工作环节及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将每一个会展策划的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也即一个项目任务,理论教学上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项目任务的工作过程,并在实训教学环节综合运用小组研讨、市场调研、角色扮演、策划实施等方法让学生集体完成一个会展项目任务,从而掌握该门课程的核心职业技能。
3.5变“教学考核”为“行业任务考核”,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传统的《会展策划》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理论理解考核结合实训技能操作考核为主要考核方式,但无论是理论理解考核还是实训操作考核都是任课教师站在“教了什么”的角度进行的考核,如此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考量。“行业任务考核”与“多元评价”涉及到三方面:第一,实施考核评价对象的转变,不仅仅只考量任课教师的评价结论,同时可以请会展行业领域内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从业者参与到课程教学评价当中,将每一次学生完成的教学作品/作业交给多个不同的会展行业专家进行打分,考量他们的评价意见。第二,考核评价内容的转变,把传统的会展策划文案纸上考核变为让学生把策划项目任务转变为实际展会组织,对其实施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考核,从而可以让学生反思文案策划存在的问题。第三,考核评价机制的拓展,除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外,还可以加入竞赛考核机制,拓展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全方位考量教学效果,同时也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4.总结
        实践证明,作为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会展策划》传统的教学体系设计陈旧,重理论轻实操等一系列问题,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对其教学体系进行重构,以此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得到较为完美的解决。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科学和高效必须建立在学生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态度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哪种层次、类型、学习特征的学生更加适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哪种层次、类型、学习特征的学生运用此种模式反而会取得“什么也学不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及手段去弥补此不足,都是未来应当去研究的重点,以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更接地气更具价值。另一方面,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催生“双师型”教师的诞生。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素养,任课教师如何与行业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才能够将真实的工作任务转变为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并做好课堂教学内涵式建设,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徐其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课程改革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5):64-65.
[2]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01):96-104.
[3]司晓蓉.应用型本科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9,30(01):52-54.
[4]吴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展策划课程改革[J].经济师,2011(08):136+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