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笑朋 王鹏1 穆培云2
1内蒙古科技大学
2 内蒙古包头第六中学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当中,体育学科的教学,对高校学生的体质,以及其身体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分析,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依旧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为了能够让高校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将此模式应用到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纰漏,以此来达到目前高校教学,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模式;高校体育工作;研究;实践
前言:“课内外一体化”整体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高校体育的改革较为适合,在此模式的影响之下,可以对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的兴趣,以及其对体育终身热爱的意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培养,也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动力,在校园中营造出了更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本文主要针对“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模式,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改善策略,进行简要的研究与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现阶段大部分的体育课程,都对之前基础课的形式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将其转变为了选项课,在某种程度上,高校的学生们,能够以自己的喜好为基础,去选择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项目,但是,因为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场地资源等因素,对此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单元设置的项目,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学生们的所有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时常会出现选择某一项目的学生较为集中,且堆积过多,而较为传统的球类运动项目,却无人问津。要么绝大多数的学生,就是为了选课而去选课,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早就已经被“一抢而空”,只能被迫选择了自己不是很喜欢的运动项目。
(二)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堂联系不够紧密
“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的其最为主要的内涵就是在于:将课堂内外,以及校园的内外,进行较为紧密的联系,以此来对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行锻炼,以此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态度,以及习惯。但是,因为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其评价体系这两方面的欠缺,以至于非常多的课外体育活动,基本都处在无人组织以及管理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也开始愈发的自由、散漫,更不用说将课外的体育活动,引用到课堂评价体系当中[1]。大部分的学生,都要进行早操,或是社团活动,但这两项活动却无法与体育课程进行有机联系,学校的体育课程,与社团的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高校的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若想要让体育课程,与社团的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就一定要对体育社团的活动,进行适当的改革,使其能够与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使社团的活动,也可以具有体育课程的一些功能。
二、如何在高校体育工作中融入“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模式
(一)优化与整合体育课程资源
较为充分的场地、设施、人力资源,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进行“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其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2]。首先要做的,就是校方应该适当的加强学校场地设施的建设,以此来保证,让学生们可以拥有更加优异的锻炼环境。
其次,相关的体育教学部门,也应该在对现有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利用的基础之上,对可供利用的资源进行不断地开发,例如,与社区进行适当的合作,以此来对丰富的社会上的资源加以利用,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的活动当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逐渐的走进社会,以此来对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
(二)加强体育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在尝试,对体育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并也在尝试着“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鉴于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某些学校的特殊性,有一些学校较为成功,但有些学校却失败了。这一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相对的管理制度的建设。“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需要将课外的体育,与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较为紧密的联系,但是,因为课外的体育,与高校的体育课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外的体育教学,其自由性相对较强。也正是因此,学生多,而教师却较少的局面,进一步导致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考勤工作,感到十分的疲倦,更无从谈起评价的具体效果。因此,在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教师以及学生骨干的力量,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来一起组织好课外的体育活动。由此可见,“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可以达到为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可以让高校的体育教学,朝着更加有序、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采用新型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以往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当中,高校的体育教师,其对于学生所进行的考核,大多都是遵守统一的考核标准,但对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其专业的具体情况,却没有多加考虑[3]。类似于这样的,传统高校体育考核制度,在极大的程度降低了体育考核的质量,让学生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禁锢在同一种的考核制度当中,长此以往,也就让学生们失去了原本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因此“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采用了一种较为新颖的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是双向的,它主要包括高校的体育教师对学生们的评价,以及学生们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在高校的体育教师对学生们的评价当中,采取一些比较灵活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要求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对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之下,采用更加灵活的评价方式,并以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专业的具体情况,来作为根本依据,并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此过程当中,只有对这种较为灵活的考核评价制度进行充分利用,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增加对于高校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真正的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4]。与此同时,学生们也要对高校的体育教师,所施行的教育教学的活动,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通过高校学生们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可以及时的发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可以清楚的发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的予以改正。类似于这种的双向型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以注重,还可以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一些弊端进行极大的弥补。
总结:“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其将半开放式、开放式,以及俱乐部式的课程结构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并在此过程当中,建立起了主体化的、互为联系的、容易操作的课程结构,并着重突出了全面、多样,并具备一定的对性的特点。这种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将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保留了下来,亦将当今时代的一些特点反映了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既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又有很多的动力。并且“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也着重强调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对于教师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的养成都是十分有利的,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以及其个性的发挥,都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除此之外,
“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模式,其主要强调自动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也更加强调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赵文杰,姚武,王文胜,等.大学生体育社团课程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专项体育俱乐部课程模式设计[J].体育科研,2004,52( 6) : 69 -72.
[2]周婷婷,王冬立.论高校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高校中的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8(9):72-74.
[3]雷继红,贾进社.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109-111.
[4]金永.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篮球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 :89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