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贵
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其中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培养学生对认识道德与法治的深刻认知。文章对核心素养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进行解读,同时分析了核心素养视野下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目前出现的现状问题,最后得出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核心素养;应用策略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均衡能力的培养。过去以专注学生应试能力为主的初中教学已经开始朝着人文教学的方向发展。处在初中的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不健全,而这个时期也恰恰是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形成过程。传统初中教学思政教学的主阵地是思政课。而思政课也常常将道德与法律分开来讲,这割裂了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应该整合案例教学使道德与法律知识更受学生的喜欢,而整合案例也就成为道德与法律知识、价值以及理念的重要的传播途径。
一、全面解读教材,选择合适教学案例
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主要凭借教材为学生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因此,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钻研,在对教材内容理解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在根据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确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精选案例,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初中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指向性明确的案例,适当时教师可以根据网络或者新闻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编写合适的材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教材开展的需求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达到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从案例中获得教育和启发,获得深刻的思想引导,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课堂导入
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是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合理优化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同时还可以确保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有效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情,引导学生调动既有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材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通过语言引导进行课堂导入,在此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应用案例教学,基于真实案例进行课堂引导,能够对学生思想和情感进行更为有效的过渡。例如在进行珍爱生命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部分学生在暑假游野泳丧生的真实案例,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学生明确生命的珍贵和脆弱,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引以为戒,珍视生命。
三、选择合适契机,实现案例恰当植入
目前为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已经意识到正确利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在实际教学时,不自觉加入案例教学法,但效果却令人失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案例插入时没有把握好时机,阻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中将案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恰当植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充分结合,避免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理论现象,保证案例的有效性。
同时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还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案例的模式化和机械化,将其积极性的一面发挥出来,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利用案例辅助教学时,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思维碰撞,就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在思维冲突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交往,教师要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合作探究,在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理论联系实际
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教学案例,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对学生探究热情进行有效激发,科学应用具体案例向学生讲解课堂知识点,使学生对其具有更为具体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对于简单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阅读,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形象的口述。而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会,记者采访等活动,以此为基础,能够确保学生迅速进入案例情境。在具体呈现教学案例之前,教师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具体案例设置需要学生解决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2]。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其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得到有效解除,进而保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科学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或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对其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延伸。
六、利用案例课后总结,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经过了课堂学习之后,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总结。以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识。在课后总结学习当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构建课堂所学习知识点的逻辑框架。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和记忆。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会要求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录课堂所学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对于记笔记是非常抵触的。在案例教学为主导的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可以以案例学习和探究的方式,探寻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薄弱点以及整体的学习成果。学生则通过对案例分析避免了记笔记的困恼和痛楚。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评定当中更能调动自身真实的情感,引发自身情感上的共鸣,更容易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下,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当下课堂以及学生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和贯彻了新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与效果,提高自身挖掘案例的水平和教学的水平,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永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教学法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9(29):73-74.
[2]王邵华.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5.
[3]陈海霞.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