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为本,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迟越
[导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迟越
        白城市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幼儿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在必须的环境中,幼儿按自我的意愿主动地学习,使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对幼儿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幼儿对所学的资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可见,教学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应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做到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一、兴趣需要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幼儿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活动目标也更易达成;有了兴趣,幼儿就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从而爱上学习、享受学习。幼儿好奇心重、兴趣浓、探索欲强,看到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迫切地想要去了解、去学习。想学、愿意学,这是幼儿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在幼儿园活动中,实际操作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们“屡试不爽”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幼儿的好奇心强,也很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问题”,当他们对活动主体感兴趣时,就会自发地、主动地投入到活动当中,自己努力探索、思考,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好玩的沙包”中,请幼儿自己探索玩沙包的方法。幼儿拿到沙包后就立即饶有兴致的探索起来,有的幼儿用头顶沙包,有的幼儿用手向高空抛沙包,有的幼儿用双脚夹沙包走,还有的幼儿与其他幼儿合作运沙包……在活动中,多样的玩法不仅丰富了幼儿对沙包玩法的经验,同时也深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二、适度放手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的知识不应是教师给予幼儿直接接受的,而是要幼儿自己通过活动、积累经验来获得的。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经常是把自己要教授的知识“强塞”给幼儿,让他们机械学习、机械记忆,幼儿像“小木偶”一样任由教师摆布,哑口无言,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正在“侵蚀”着幼儿的思想,“禁锢”着他们幼小的灵魂,长此以往,只会使幼儿失去动脑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好的发展,变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教育部和各市教育局都明令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方案。
        其实,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亲身经验,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幼儿自己的、内化了的,他们也会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练习、操作的教育方式,而要让他们自己自己探索之后,教师再适时补充和完善。

例如在“神奇的静电”活动中,我请幼儿准备了很多物品来测试它们的静电现象,并将幼儿分组,给每组幼儿一张统计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哪些物品是有静电现象的,哪些物品是没有静电现象的。幼儿们在不断地实验中得到了结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等有静电现象,把物品弄湿或者把物品与墙面摩擦静电现象就消失了。只要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创设情景鼓励幼儿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提供一种幼儿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幼儿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应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联想,唤醒幼儿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构建与新知识的联系,同化新的知识。如在幼儿的语言教学中,借助教具创设真实的情境:恰当地应用幻灯、录音、实物等使幼儿置身其境,真切地进入童话世界,并结合教师的“疑问”,启发幼儿思维,促使幼儿对一些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触发、调动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就某些情境如人际交往中的礼貌语的运用,联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受,深化其情感体验,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幼儿创设真实的情景,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去观察、去选择、去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幼儿思维发散,让幼儿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四、观察引导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儿童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要在让幼儿自己去发展的同时,适时地、有目的地引导和帮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
        当幼儿出现疑问时,教师也要相信幼儿有自己进行学习的能力,不要急于把答案告知幼儿,要及时启发引导,要抓住机会、利用机会,给幼儿留有自主学习的余地,正确地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幼儿,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得到成长。
        例如刚下过雨,孩子们就要去玩滑梯,这时教师马上提出了问题,滑梯都湿了,我们上去会把衣服弄湿的,还容易摔倒,太不安全了,怎么办哪?孩子们马上议论开了,有的说:“等太阳出来晒干了再玩吧。”可立刻得到大家的反对,又有的说:“我们把它们擦干了就能玩了。”大家都同意了,老师说:“那好吧,你们用什么擦自已去选,也可以找老师要,孩子们有的用抹布,有的用报纸,有的用废本子纸,这时老师又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怎么擦才不会把衣服袖子弄湿呢?孩子们有的卷袖子,有的找套袖。在擦的过程中,老师又引导孩子们体验出报纸比废本子纸谁能吸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卫生习惯。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要返璞归真,以幼儿为本,尊重每一个幼儿,解放他们被禁锢的心智,解放他们被束缚的个性,使幼儿僵化的头脑能够异想天开,使幼儿萎缩的人格大放异彩。
        在学习的世界里,幼儿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自己的世界里任由自己去想象、去发挥、去创造,去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从而体会自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