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艳梅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 山东烟台264006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本文主要分析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引言
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来说,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大力宣扬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相关工作的热情,并为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的意义
1.1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创业活动能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布局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体,有义务和责任为国家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1.2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为了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主动顺应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1.3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应试教育给学生灌输了过多的理论,使得目前大部分学生思维僵化,只会按部就班地学习。尽管职业教育鼓励动手动脑全面发展,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还是不能激发出学生的潜力。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2、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2.1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机电技术专业群按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的原则,设置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机电技术专业群相关专业的第一学年开设“创新基础”通识课程,并将“机械设计基础”“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平台课程设为“一课一创新”课程。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融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过程性考核时给定项目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在主题任务范围内,根据创新原理及方法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严格按机械产品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校核,满足产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第二学年每个专业设置2~3门核心课程为专业创新课程。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并设置相应的专项技能训练课程,指导学生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提出产品结构创新方案,论证方案可行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课程考核时注重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增大学生产品结构、工艺创新的考核比例。还开设“机械创新设计”“产品创意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第三学年每个专业开设“专业创新综合实践”“创业基础”“SYB创业培训”等课程,将创新、创意设计的产品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构建“通识创新课程、创新培育课程、创新训练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的层次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2.2搭建多样化平台,提升综合能力
机电技术专业群依托3D创新协会、数控加工协会、电子维修协会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自愿参加或自发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和组织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发挥才智、提高素质。新生入学后,在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校园协会纳新活动。不同协会负责人结合协会特色,选取相应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客户群体要求进行创新,满足客户的需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二年级学生基本掌握创新基本知识和创新意识,借助学院工学结合实践项目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室平台、科技创新团队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该赛项要求学生在指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根据创新内容进行专利申报,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挑战杯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等,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养成;还通过专业创新综合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构建专业群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助力新工科建设。
3、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3.1加大高职学校课程改革建设
要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更好地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需要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教学课程建设进行一定的改革。课程建设的改善是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事实上,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都过于陈旧,难以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现实情况的需要。在过去的教学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很少会考虑工匠精神的融入,这也是需要我们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改善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的课程安排需要引进更为前沿的技术性课程,像微型制造技术、激光技术、环保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都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技术,通过学习这些课程,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质量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化,这非常有助于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和工匠精神的良好结合。
3.2建立和完善高职学校专业平台和技能大赛体系
完善的专业平台是机电一体化学生学习的基础,我国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通过为学生提供施展的专业平台来进行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合理提高技能大赛和专业平台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可以促进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技能相互融合的对接,更有助于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
3.3加强高职学校教师自身的修养
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媒介,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要想更好的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诠释自身修养,就必须不断加强教师自身方面的修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学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教师的行为。自身修养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国内的高职教育在自身修养培养方面一直都没有做好必要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要知道,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质量整体提高的必要保证。
结束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关院校必须认识到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加大实践基地建设、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运行机制等措施,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彭静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346-347.
[2]张文杰.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对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348-349.
[3]崔艳艳.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囿及破解途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5):111-113.
[4]杨江朋,李刚,黄娟.高职院校多元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决策探索(下),2020(9):52-53.
[5]李少华.新媒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