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朋辈教育在独立院校职业规划课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邱礼生 冯钿
[导读] 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式严峻
 
        邱礼生 冯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式严峻。高校不仅需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应该在入学之际,引导学生开拓创新,及早做好人生规划,并有的放矢地去完成。“朋辈教育”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尝试和实施, 并获得了一定成效。它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新生教育模式,由单向教育模式, 逐渐转向互动模式,从而更好地达到有效开展学生大学职业规划的目的。
关键词:朋辈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下就业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好个人专业技能的同时,利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发现自身特点,确定努力方向,做好自我大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甚至部分教学内容落后,课程在设置方面衔接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尝试探索在职业规划课中融入新的教学方式,使得课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独立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反思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被作为大学生职业准备期的必备训练,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职场经验和职业技能理论讲授或培训。它主要引导学生遵循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和规律,在自我认知、个人未来职业解读、职业定位和目标设立、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求职深造技巧等各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意义
        高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方法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能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好计划,并为之奋斗。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既需要涵盖大学生对自我的全面探索部分,又要结合相关专业的发展介绍,同时还应与时俱进,能够体现出当前社会发展新动向和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以及各项新兴行业、职业的特点等。
        (三)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情况
        当前,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原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反馈;二、多数教师与学生年龄相关较大,授课方式较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三、部分教师只局限于课堂的理论讲解,从而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较为突出,让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枯燥、单调,不感兴趣。四、学生认识程度的因素。当下,由于由于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只针对大一和大四两个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不够,没有给予就有的重视。五、部分学生对大学各阶段的发展任务较迷茫,因此,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提升和规划自我,从而导致对该课程失去兴趣。
二、朋辈教育
朋辈,亦称同年龄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在年龄上相近,且在生活、学习、工作背景等各个方面有着类似或者相同的经历或者有相近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而朋辈教育是指教育者充分发挥同辈作用,有计划和目的地组织朋辈成员,进行互相帮助,相互交流个人思想,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经验,引导各朋辈成员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教育模式。
朋辈教育这个概念,最初是从西方国家公共卫生教育领域中提出,并不断实践,最后形成了成熟操作模式。当前,在国内各高校中,朋辈教育逐渐兴起。同时,它也成为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教学途径拓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它在高校心理辅导、生涯规划教育、新生适应性教育等领域中均有得到有效实践。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已经意识到朋辈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尝试开展朋辈教育。它主要是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帮助和指导下,或者是高校学生群体自发性地,以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关内容为主题,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目的在于让更多同龄相仿的大学生,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或者在朋辈教育的带动下,提升自我相关技能,使自身与自己的目标发展越来越近。


三、高校职业规划课课堂引入朋辈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部分,通过提升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自主能动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自我发挥能动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而朋辈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当开展朋辈教育活动时,大学生中优秀的个体从教育客体变成教育主体。同时,他们在开展教育的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了标杆示范作用,影响着他们的朋辈受众群体,激发受众积极关注就业,自主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此外,在开展朋辈教育的过程中,优秀大学生对自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锻炼提升自我的意识。
        朋辈教育在职业规划课中的融入就是这样的一种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动,其中它既包涵个体自我提升促进,也带动受众群体自我教育提升,这种发挥学生自主性,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学习、服务、教育的目的,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效果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OO后学生的心理特点,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实效要求,对学生生涯规划的自主能动性的调动,也难以调动。朋辈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弥补这一点,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1)朋辈教育中的人际辐射传播,可以扩大朋辈教育的宣传效应,提升教育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朋辈教育的教育者及其受众群体,是来源于大家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同学习环境、知识背景、相似经历的朋友、学长、同伴,比较容易让受众信服,认同。(2)利用“朋辈教育压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发挥其正面影响,强化受众的主观能去意识,刺激广大学子能够主动培养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能力。(3)朋辈教育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做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朋辈教育在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入,达到提高受众群体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的主要目的,促进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实施环节中来。
        (三)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有效增补的一种手段
        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着力于根据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及学校的有关要求,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广泛收集并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校园宣讲招聘、开展就业咨询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但由于当前各地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中,师资缺口大、人手不足等问题仍长期存在,因此常常出现就业指导部门重服务、轻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重技巧、轻规划的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发挥朋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指导部门师资欠缺、工作量大、人手不够等问题,同时也能够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质性,提升学生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开展朋辈教育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邀请成功创业的优秀个体开展专场讲座、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HR等举办求职培训讲座、让大学生活规划较好的在校学长在课堂上进行个人分享、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组织模拟面试等等,均可以从不同方面,弥补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
    四、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而朋辈教育模式刚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补充,对促进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各方面有重大意义。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结合朋辈教育这一模式,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备注:此论文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9年校级科研课题资助,项目编号为19-029B。
参考文献:
[1]潘爱华.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索和思考[J]. 职业时空,2011(7):135-136.
        [2] 刘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9(07):146-147.
        [3] 潘爱华.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索和思考[J].职业时 空,2011,7(07):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