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伟
湖北省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 湖北 麻城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析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提高途径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路径,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孩子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教育和引导孩子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运用迁移,不断深入,从而促进计算能力的形成。
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基本功不扎实、基本口算不熟练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实践中,三四年级的学生乘法口诀背错、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思考半天、掰手指计算等现象大有存在。
这就要求学生在解计算题时,不仅要具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还要将计算结果精确的呈现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概念、打牢基础。指导学生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也就是说,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和具备计算能力的重要前提。
例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就必须先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孩子真正掌握了,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二、加强计算常规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计算”。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知识性、针对性,又有趣味性的计算练习,以激发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计算。如采取开火车、游戏闯关、小组竞赛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竞赛抢答等方式训练, 学生往往进入学习状态快、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
2、加强笔算训练。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培养学生笔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经常化。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要灵活新颖。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学生们的笔算能力一定会突飞猛,准确率和速度也会提高很多。
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坚持落实每天一定量的计算训练。内容上加减乘除、小数、分数、简算、混合运算。形式上,采用课前5分钟的计算天天练,或者家校结合,让学生在家每晚坚持8分钟的计算训练(10-15道计算题量)。一学期以来,学生计算兴趣增厚了,计算能力增强了,数学成绩提高了。
3、增强口算、简算、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口算训练,在上课之前,可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每间隔一段时间,要对学生进行强化口算训练(竞赛),以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并结合具体情境,为学生搭建平台,做出估算示范。指导学生在多次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中,养成估算的习惯,形成会分析、会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和结果,判断要不要估算,如何进行估算,用什么估算策略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估算能力。
三、培养良好解题习惯,巩固计算能力。
1、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时,读题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排竖式条理清楚,数位对齐。然后要求学生养成读题审题的习惯,做题前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计算时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学生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来回巡视,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上述要求,从而慢慢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重视打草稿。打草稿,在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中,要求每生准备一个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教师要示范如何使用草稿纸(分区顺序使用、标清题号、书写工整),严禁学生有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它地方,胡乱一两个竖式打草稿等不良的计算习惯。同时借助表扬与批评手段,对写的好的草稿予以表扬并全班传阅。每间隔一段时间,检查批阅一下草稿本,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3、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要求学生计算要做到“四查”:一查题目数字是否抄对了;二查运算符号(竖式)是否正确;三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四查得数是否算对和写上。还要要求学生,在经过“四查”后,,一旦发现有误,要能迅速独立纠正。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收到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 51—54.
[3] 王纪芬,张文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4): 114.
[4]韩玉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11): 96.
[5]王萍.数学核心素养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模式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1): 64—65.
[6]汪东兴,曹洪辉.现代中小学教育[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