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娟
山西省高平市城南小学 048400
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出现一些缺乏自信、学习被动的学生,他们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成绩不好,常常感到吃力与自卑。我们把这类学生称为“学困生”。能帮助他们解“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每位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信是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之一。良好的自信心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发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不气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还能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教会学生自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受益无穷。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这就要我们老师在平时要做到:
一、教师要做好榜样,让孩子们懂得自信
让孩子们懂得自信,教师首先要对自己充满自信,要有教好他们的信心。我经常对学生说这样的话:“我是一位不错的老师,你们也是不错的学生,相信我们互相合作,一定能上出一堂不错的课。”既让自己充满信心,更让学生树立了能学好的信心。让学生觉得这位老师“行”、“不错”、“很了不起”,学生当然乐于和老师积极配合了。教师的信心、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因而教师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消极自卑的情绪。否则,这种情绪会感染学生,这样不但教师威信会受损,学生原有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作为教师,应剖析自己的心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认识自我,把失败看作是再学习和再锻炼的机会,时时告戒自己,偶尔的失败,极有可能是某一个环节出错,没有必要指责自己的整个过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从多个环节中寻找差错并继续学习尝试,这样就可能获得成功。不要一味鼓励学生争第一,只要尽力做好就行了,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成是永恒的失败。
二、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责备
对学生有困难,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及时表扬他们好的思想苗头和行为,肯定他们的进步。即使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也要马上赞扬,让他们知道进步有人夸,体验成功的喜悦,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势利导,逐步树立其自信心。
我班中曾有这样一位学生叫李锐,特别调皮,爱贪玩,课上从不停手,也从不动脑,作业常常不做,老师“追”得急,就干脆来个装病逃学。开学第一天布置回家作业时,我对全班学生说:“听说我们班有个别同学常常不做作业,可我不相信,我觉得你们一个个都挺听话的,大家有信心做好家庭作业吗?”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又补充说:“明天我来听你们的好消息,行吗?” “行!”全班响亮的回答使我看到了他们的自信。第二天,学生都早早地拿出自己的作业本,我还特意表扬了李锐,夸他做得认真。也许是他很少听到表扬吧,他居然脸红了。
之后,我常常有意无意地和他谈心,发现他一点点闪光点就当面表扬,还把收发作业本的任务交给了他,并和他拉了钩,他兴奋地笑了。自从当科代表的他上课认真多了,作业从没缺过,尽管上课时偶尔有“犯规”,但看到他有了这么大的进步,我更深感赞扬、鼓励的魅力了。
“成功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学困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和批评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关怀,少一份训斥。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尽力做,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这对“学困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发扬民主氛围,人人有事干
要想让学生对班级充满信心,对班级中的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组织去做,并力争取得好成绩,看到自己在班级的作用和长处。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觉得自己的长处有“用武之地”,就很自然地产生自豪感,处处维护这个班的荣誉,并以时时为班级出力而感到愉快。这种自豪和愉快的心理状态长期保持下去,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和工作。这时再根据其爱好和特点安排好各项小“家务”,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使每位学生在班中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某些优点和长处。我班有一个孩子理解能力差,反应慢,对学习感到乏味且没有兴趣。因此内心感到自卑,但有一个优点劳动积极,于是我让他负责劳动,当劳动委员,并且经常表扬他,让他感到给班级曾添荣誉,从而对班级充满信心,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
当班中出现偶发事件或一时做的错事,不要一味地严厉训斥或苦口婆心地教育。这时,可和他们一起开展讨论,把事情的处理权交给他们,让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真正当一回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会信心十足地去做,从中也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创造机会、体味成功,享受成功
一个人若经常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产生怀疑,丧失信心。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增强其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的体验,肯定了自己,相信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去探索,去争取成功。为帮助学生成功,教师必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多创设成功的机会,
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为了让“学困生”看到进步,感悟成功,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写便条、发奖状、奖卡片等,有目的地把“学困生”的优点汇报给家长,让家长知道他们并不差,他们也是可造之材。
“成功,是靠成功来推动的”。应让自信的种子扎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灵,让每个“学困生”都能大胆地说句“我能行”“我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