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慧卉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 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主题班会是教师渗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前的小学主题班会存在诸如学生参与率低、班会课时间不定、内容与现实脱节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提高主题班会课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实现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主题班会;教育效率;策略
0引言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主题班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教育者通常在德育过程中教给学生的,只是他们认为绝对正确和权威的道德原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强制性的道德教育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内在道德修养。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需要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必须改革和创新发展教育学科课的方法[1]。
1主题班会的意义
主题班会在学生道德发展中可帮助学生阐明自己的理解、培养独立的情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此外,主题班会还应创造良好的文化和心理氛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打下基础。在班级管理方面,主题班会可以使师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级氛围和学习方式,提高班级整体素质。主题班会的有效利用,可以使学生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学生智力、体育和审美教育,鼓励学生发展理解力,主观发挥潜能,并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心理和品德。
2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被动接受者,这主要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中。实际上,一些班主任不相信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过分地干预学生学习的能力。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凭借多年的经验,向学生提出了同样的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失去了主题班会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由于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动接受,从而阻止他们在主题班会上发挥各种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停滞、疲软甚至退步[2]。
(2)重视度不够
班级会议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学校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对主题班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多数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更不重视学校主题班会。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可以公平地对待学生的成绩和道德教育,但观察发现,很多教师班会主题设计不明确,都是无效主题班会,这直接影响了主题班会的有效性。
(3)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为严重
学生思想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手机,平板等移动电子设备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当中充斥着低俗、拜金、享乐等不良思想。
(4)生成性内容不足
多方向交互的动态创建是主题班会的内在逻辑。这种关系是在动态创建主题班会中开发和实现的。但是,在学科班级的实际发展中,它主要由班主任领导,并受到完全控制。
老师在上面讲,并根据公式注入学校所需的教育内容,直到班级结束为止,学生从底层开始机械地听老师讲课,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获得不了与心灵产生感动和共鸣的效果。这种单方面的传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而且增加了班主任的负担,使德育工作变得困难[3]。
3小学主题班会有效实施的策略
(1)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大多数课堂教师仍主导主题班会,学生是班级的听众和表演者。班主任将作业分配给学生,学生跟随并执行班主任的任务,学生盲目服从班主任的作业会导致有些无聊的心理,并且学生对学科课的参与度不高。直接导致了在主题班会过程中,学生只是顺从者,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只有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主人”,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德育是课堂老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班主任的道德教育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学科会议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班主任必须在学科决策和设计上进行创新。班主任应运用科学观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并鼓励学生根据年龄和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3)班会主题实现序列化
主题班会是学生重要的道德教学方法。学校和班级应积极组织各种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会议,力求达到主题深度难度循序渐进。因此,主题班会的设计应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匹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每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所以设计主题班会必须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需求确定教育目标,并逐步确定一系列目标。这些教育目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而且构成了渐进的螺旋式教育体系。
(4)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为了获得有效的效果,主题班会的内容必须更加具体,实现序列化。特定于内容的要求:首先,如果在主题设置中缩小主题的范围,则主题班会的内容将更具针对性。在内容选择上,有必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满足学生参加课堂的需求,解决课堂上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制定教育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还可以调度学生的情绪。
4结语
主题班会和适当的德育指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基于两者的研究在当前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针对每个主题召开一次班级会议,实施适当的教育理念,并采用适当的教育理念针对每个主题实施班级会议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这一任务,正确理解适当的教育理念,并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生兰.解析小学主题班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9(11):257.
[2]郭海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主题班会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下),2019(10):247.
[3]赵丽丽.小学主题班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9(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