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王雪
[导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王雪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鸡西小学    158100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必须为其创造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同时,绘画作为小学生抒发自我情感的重要途径,在美术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将美术课作为孩子情感交流场所。本文从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探索创新精神;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创新精神是核心素养中关键组成部分,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基础,是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的关键。在以往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德育工作开展,与新时期美术教学目标不符。基于此,加强对如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充分调动小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
        小学美术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便于学生能够深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描绘,最后进行创造,要给学生们创造足够空间,让其能自由发挥,注重对重难点的把握。课堂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好动、好奇等特点,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只有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有创新、有创造。例如,在小学低年级人物画学习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对人物基本动态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总结人物动态表现方法,向学生传授人物绘画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其将人物各种姿态准确的表达出来。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能够调动其参与到绘画活动中的积极性,照顾到小学生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具体情况,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法自由发挥,对于学生绘画作品也需要及时给予肯定,能够欣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并给与适当引导。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艺术是创造性体现的重要载体,美术作为艺术体系中重要门类,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在师生互动下,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完成绘画任务。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能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美术课堂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畅所欲言,能够更好的张扬自身个性。为学生进行绘画示范过程中,一般不要求学生跟着自己进行一笔一画,更不要求学生作品和示范作品一致,要求学生应该有自己创新的地方,对于学生独特想法,需要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处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下,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大有裨益。
        尽管在素质教育推动下,美术在小学阶段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很多地区中,无论是社会、家长,还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传统思想观念较重,对学生文化课成绩、升学问题看的十分重要,导致美术教学往往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这也容易磨灭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在美术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绘画能力培养,更需要注重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
三、注重美术课堂的情境控制
        相对而言,美术作品往往是静态化的呈现出来,但有时候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是动态的,将动态事物以静态方式呈现本身就是一件富有创造性的行为,例如画流动的河水、翱翔的雄鹰、飞驰的汽车等。小学美术教学中,也常常用静态作品表现动态美,教师需要能够关注素材提供,并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观察,利用素材创设情境空间,激起学生和素材之间的共鸣。具体来说,情境空间创设中包括空间背景、素材观察,学生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必须做好对情境的控制,即对情境空间中背景、素材、学生三个要素的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素材的控制包括素材呈现方式、展示过程、素材观察的时间等加以控制;而空间背景控制体现在背景素材选择、展示方式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控制,需要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技能技巧。通过有效的情境控制,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更加自如,为学生创新创造开创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强化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
        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交流方式,通过有效的语言可以促进师生交流,让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师生交流中,应该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课堂上的对话往往是公开的、公平的,这也是孩子们愿意和老师交流的前提。往往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角色,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有直接影响。新时期,教师更多的应该扮演指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参与者的角色,对学生学习动态进行关心和关怀,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美术学习。在和学生交流中,应该保持一个支持、谅解的态度,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
        师生互动设计,目的不在于在课堂变得热闹,更不是体现在花俏的表面上,是为了推动教学正常进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其根本目的是服务教学,更加关注美术的本身。
五、利用小组合作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保障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经过了实践证明了小组合作方式的可行性。正是由于小组合作方式在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也被誉为一项最成功的的教学改革举措。小学美术创作过程中,个体行为和小组团体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实际上无论个体还是团队,只是从两个角度出发开展创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能够实现认知共享,便于学生之间交流个人感受,在美术创作方法上集思广益。在相互碰撞之中,可以擦出思维的火花,同时在小组合作方式下可以保护学生的想法。具体实施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以3~5人为宜,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观察素材,在聆听组内成员想法时必须保持尊重。美术创作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让学生优秀的闪光点在作品创作中彰显出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六、借助线上教学辅助美术课堂教学
        线上教学是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开展教学活动。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全然进入到自媒体时代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或者以网络平台为渠道,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充斥这大量美术教育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该善于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将其作为美术课堂的有效补充,以更加直观、生动的网络资源,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料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例如,在一次美术手工课后,为了能够更好的向学生灌输变废为宝的理念,不断提升学生手工能力,我从网络中搜集到很多手工达人作品,这些手工达人将生活中废旧物品制作成一件件经典的美术作品,将这些照片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大感赞叹。随后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开展手工创作,鼓励其大胆的进行想象和创作。
七、总结
        对于小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针对小学生特点,深入挖掘美术素材,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引入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让学生创新精神得到升华,促进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吉珏.浅谈小学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基础教育参考.2019,10(8):32-35.
[2]黄春成.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3):99-101.
[3]王龙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J].新课程.2019,15(3):41-42.
[4]张金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儿童大世界.2019,17(11):135-136.
[5]程志娟.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心得[J].教育理论研究.2019,20(8):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