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当前大学生因所处生理阶段和网络影响,心理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会有生理和心理影响,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类问题的具体应对办法有养成良好的失眠习惯、增强时间管理的能力、增加社会支持、学习放松技巧、学会利他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不良影响;应对办法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状态比例很大,心理压力表现明显,如何应对心理压力是每个大学生亟需学习的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处于身心发育快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心理问题比较频发的阶段。我国的大学阶段学生基本上是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八九岁,正好是身心发育渐趋成熟的青春期,在这段时期生理的发育远快于心理的发育,在这个阶段对自我的关注明显的增加,受同伴受网络等方面的影响也明显的增大。在这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这样一些行为。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幸福感快速的锐减,主要表现为对什么事情都感觉无聊,感觉无所谓,感觉无兴趣。
美国曾经在连续20年时间里面做过两次全国性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情绪和社交基本的技能是在逐步衰退的,学生变得更加神经质,更会生气,更会闹别扭,更加情绪化,更加孤僻,更加容易冲动。
一项爱尔兰的大学生调查发现8%的大学生正在患有抑郁症,38%是过去没有发现过抑郁症,过去一年里面9%的女生,13%的男生曾经严肃地考虑过自杀的问题。另外有1%的女生患有厌食症,2%患有贪食症,11%各种形式的暴饮暴食。
我国的调查也发现很多的学生过去一年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困扰,排在前三位的是皮肤状态不好、睡眠不足、情绪问题。超过2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为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等等。因精神问题而休学或者退学的学生,占到总的休学退学人数的30%左右。有25%的学生曾经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大四学生的情绪困扰是占比最高的,可以达到47%到50%。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当中50%的人是睡眠不足。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学业方面的问题,这是最突出的原因,第二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第三是自身的性格方面的问题,家庭关系的问题,恋爱的问题,还有就业规划,包括就业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等等。
面对压力的反应,每个人不一样,总体上我们有三类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情绪性的反应,比如说会出现烦恼,出现愤怒的情绪等等;一种是生理上的反应,比如说比赛前的时候心跳会加快,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没法去控制的;还有一种的行为性的反应,有的人在压力下可能会大声的叫喊,有的人会出现攻击行为。从积极的角度讲,适度的这情绪激发是有助于我们适应环境做好应对准备。从消极的角度讲,过度的或者长期的这种情绪的激发,可能会导致心理生理方面的一些健康受损。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很多,主要有应急反应,有创伤后的应急伤害适应障碍等精神障碍,也有出现失眠、职业耗竭,也有可能会出现物质的滥用,也可能出现焦虑等一些躯体化的障碍。
失眠就是在有充足睡眠时间的情况下,出现长时间的入睡困难,经常醒或者醒后不容易再入睡,睡眠质量不佳,持续睡眠时间比较短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纳为失眠。通常在失眠的情况下会引起情绪上的烦恼忧虑,甚至于妨碍社会功能,比如说第二天打瞌睡容易出现一些事故,或者是影响到第二天学习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表现为心境方面的紊乱,有的人第二天会出现容易烦躁,也可能出现认知功能的缺陷,学习效率下降,影响我们的创新思维、抽象思维。
焦虑作为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是广泛存在的,但是严重的焦虑,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作为一类情绪障碍,包括有恐怖症,强迫性障碍,转换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这些障碍可表现为一些躯体方面的症状,心慌、出汗、腹泻等等。另外也可以表现为运动性的不安、震颤、坐立不安、肢体发抖、肌肉紧张疼痛等,这些都是焦虑症的典型的表现。
还有一大类是抑郁,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典型的特征就是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失,精神运动性抑制。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不一定是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只是一种抑郁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短期的,往往是能够克服的。抑郁的其他的临床表现,包括有食欲减退的,睡眠障碍、能力下降,可能就会表现为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厌世消极观念,甚至于出现自杀的念头。
这一次新冠疫情,对心理行为问题有一个叠加的影响,疫情本身的影响,包括谣言信息的碎片化导致的恐慌、焦虑、疑病等等。另外隔离管控等防控措施,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孤独,睡眠问题、感到无聊烦躁等等。长期在寝室里面可能会增加一一些人际之间的摩擦。新冠常态化防控时期心理社会的问题疏离感,减少了人际的接触和交往不安全感,对未来没有把控感,悲观、无助、空虚等等,这些都是这一次新冠疫情的带来的心理影响。
三、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
一是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可以考虑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不要整天躺在床上,每天是要有睡意的时候再去上床,第二天尽量在同一个时间起床,白天留出时间解决问题,不要把一些烦恼的问题放到晚上去解决。另外不要在躺在床上去长时间的操心的一些问题,不要用酒精来做催眠。如果失眠的话,下午4点以后尽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要避免使用催眠药。可以用耳塞、关上门窗,这些来降低环境的影响,白天给自己留充足的时间去户外室外运动。在入睡的时候一定要让身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不要饥饿,不要在寒冷,身体有疼痛这样一些情况下去睡觉。另外如果长期睡觉不好的话,可以在睡觉之前培养一些小规矩,比如说洗脸、刷牙、看书这些,这种可以作为一种心理的暗示,一旦开始做这个事了,就想到要睡觉了。
二是要学会时间管理,有效的时间管理,会使压力得到有效的控制。比如说明晰自己的期待和需要,弄清自己的主要目标,拟出长期短期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优先处理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预留时间处理突发的状况。
三是建立社会支持的网络,包括自我管理和团体的互助,学会求助,学会与人为善。一个人去面对压力,往往有时候会承担不了。如果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网络,可能再大的压力也会分摊掉,也会有所减少。有人做过研究,得到较多社会支持的士兵,他体内针对呼吸道病毒的抗体水平会明显的提高,同伴间的心理支撑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支持的网络。压力管理涉及到我们不良情绪的疏泄,首先要向他人倾诉尤其是突发的事件,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要着重于自己最困惑的问题,最后在团体当中通过彼此的支持来相互了解,相互帮助,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
四是运动和锻炼以及放松技巧的训练,这些会通过我们的身体放松来影响到心理,影响到情绪,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要学会果断,减少被动地适应人际交往,很多人觉得压力很大,主要是因为在面对跟人接触的时候,不会去果断做出决策,优柔寡断往往是会让我们沉浸在自我怀疑焦虑和苦恼当中,而且长期的抑郁不绝,会带来很多的压力。果断是一种能力,果断能够更好的去把握生活,也不太可能被他人利用被他人操纵。
五是要培养利他精神,利他就是对人的兴趣大于对物的兴趣,关注别人胜于关注自己,而且这种爱不仅仅是追求奖赏,是包容和接受,同时还要接受自己,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要接纳自己的个性,跟自己的独特性相处,不管你认为自己好还是不好,都要接受自己。另外要学会情感上得力,要有自己的一片净土,要有自己的隐私,要学会有意义的独处。要学会主动解决问题,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痛苦。去学会怎么样去直面问题,以行动为导向,同时理性的去考虑各种可能的选项,就事论事的直面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景升.大学生危机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焦明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3]王萌. 浅谈大学生学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J].山西青年,2020(6).
[4]陈宇红.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特点——基于归因风格和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
[5]邢旭. 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6]王奎群.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及自身应对措施 [J].经济研究导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