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王斌
[导读] 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一个有效的补充

        王斌
        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 225323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一个有效的补充,同时也是结合各地市各学校自身特色所开办的一门有实际价值的课程,因而校本课程本身是具有极大的特色,突出教学中因材施教这一特点。本文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课程设置的特点,通过对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探讨、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帮助学校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学科,初中化学所接触和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公式及原理,大部分都是有实际生活经验的。同时,化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1.化学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意义
1.1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校本课程本身结合了当地特色,或者结合了本校特点。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大多重点关注人文历史等领域,而实际上化学学科作为一门与生活经验和现象密切相关的学问,同样值得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蓝本。通过该课程,学生不仅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理论,还可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例如在讲解电解水反应这一章节中,学生认识到通过通电的形式可以使水发生分解反应,转化为氧气和氢气,而氢气又是交通工具可替代燃料的一种,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在推行新能源汽车,而氢气燃料无污染,燃烧释放能量,产物为干净的水资源。结合实际探究和思考,如何通过其他介质实现这一反应的发生,实现物质转化,在新能源领域创造实际使用价值。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是我们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1.2单纯的教育和学习转变为科学探究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化学学科学习主要以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为蓝本,以国家指定教材为依托进行学习,由于面临考试升学等压力,学习中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时间较少,更多是以学会为主。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弥补这一缺憾的最佳途径。化学校本课程可以将课堂变为实验室,老师的身份也从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研究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究有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独立思考探究的精神,同样为那些对化学特别喜爱的学生构建一个可以一展身手的平台,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构架不清晰,教学目的不明确
        校本课程虽然不具有国家强制性,但课程开发过程中仍需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框架和思路,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来看,许多初中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缺乏清晰的目标。如很多学校将地方特色旅游景点为主题开发了文史类校本课程,但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学生学习仅仅是了解一些知识,课程匆匆结束,这种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做法,无异于浪费时间和资源。
        化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离不开相应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如果缺乏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框架,没有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仅仅将实验操作当成游戏,把课堂变成游乐场,这门课程不仅浪费了资源和时间,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2.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部分初中学校化学学科教师队伍仍需补强,专业教师缺口较大。城镇初中学校化学教师数量和质量,仅仅能够满足基础学科教学需要,课程安排节奏紧密,又面临中考压力,很难抽出专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乡镇学校师资力量更是捉襟见肘,甚至有学校由于教师资源薄弱,出现了兼职学科教师,生物老师同时教授化学。
        这种情境下,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所欠缺。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非专科出身,对化学学科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面对校本课程中所需的大量课外知识,教师感觉难以为继。由于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难免会关注更多生活实际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当前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建设亟待完善的提升。
3.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及建议
        通过对当前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来看,若要实现更好的课程开发,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和改进课程开发建设体系,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3.1构建清晰完整的框架,明确教育教学目的
        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建立清晰而完善的框架。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将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当成课堂。本着这一目的,学校应建立起专门的课程开发建设队伍,在学校各部门相关领导的配合协作下,依托现有的资源,如利用本地特色产业或农牧业,将化学学科在生活中具有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建立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实施方案,编制可操作性强、教学内容清晰的教材。
        同时结合校园基础配套设备,完善优化化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仪器试剂使用说明,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明确。同时,建立合理的目标评价机制,如帮助学生确立课题,协助学生完成某项研究等。以不同于一般理论评价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该科目的兴趣,从而为一批热爱化学的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助于未来向更深和更高层次发展。
3.2培养优秀专业的教师团队
        好课程离不开好老师。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建立,不仅仅需要学校化学老师积极参与,同样要求任课教师在教育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水平。例如“化学与生活”章节,在教材中提到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些案例都可以作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另外,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面对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疑问时,不仅仅要做好备课,还要具有探究的精神,和学生一起当一次研究员,共同探究探索化学奥秘,揭示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有建立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门课程才能更加顺利进行,达成课程本身所设计的意图。
结束语: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因此在课程开发中,明确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建立雄厚的教师团队,以适应课程本身的需求。学校在开发时,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进而体现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徐静;杨涛.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 化学教与学. 2012(001),55-57
[2] 谭仁坤;王昌福;胡柳.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20),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