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孙海英
[导读] 初中化学是化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海英
        山东省禹城市实验中学  山东,禹城市   251200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有利于化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形成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做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看法        
        引言: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需要通过锻炼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初中学生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要学习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将事实与理论相联系,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启迪思维;通过实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通过实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一、 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设计实验装置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都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一些化学实验可以在生活背景中完成。实验装置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如何设计和连接化学实验装置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分组实验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自主设计实验装置。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到“酸和碱的反应”这个部分时,会涉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想证明二者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就需要进行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现象,但是会缩小气体的体积,使得压力减小。根据这个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装置。不同的学生所能想到的设计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瓶子会变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玻璃瓶口,在玻璃瓶内发生让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瓶内气压减小,鸡蛋会掉入瓶中。        
二、设置疑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培养思维能力要从问题产生开始。        
        举例在《制取氧气》的教学中,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提出:如果先用手握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能否查出装置的气密性呢?装入高锰酸钾时,提出: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固定仪器时,提出:试管口怎样倾斜?准备收集气体时,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提出:为什么不先把导管放在集气瓶内?什么时候开始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在收集过程中,提出:如何验满?实验结束,提出: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取出集气瓶,提出: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是正放还是倒放呢?为什么部分同学收集氧气的集气瓶显红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层层设疑,步步提问,适当追问,学生边做、边思考、边观察、边讨论,既提高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又激发了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现象引入课堂        
        化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课堂能够和实际生活接轨,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能够指导实际生活,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化学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解释发生的一些现象,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带来几瓶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我们要想知道它们是否是酸的,通常尝一下味道就知道了,但是,化学中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那么,我们该用什么试剂检验酸碱性呢?为什么要给它取名叫碳酸饮料呢?除此以外,在学习空气或者水等内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当前大气、水污染的情况,引发学生思考空气和水被污染的原因,从而关注生态问题,还有关于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也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入问题,因为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能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四、加强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思维不能提高。通过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综合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例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现象,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如果发生了反应,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可利用压强差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二是从生成物角度分析,学生已知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如果发生反应,溶液则不显碱性,可加入酚酞试液验证。学生看到现象后,大为惊讶:怎么还是红色?“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陷入深思,经讨论分析后,认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不能用酚酞试液验证,事实证实了他们的猜想。只有另辟蹊径,反应后有碳酸钠生成,可用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钙溶液等来检验。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综合性,提高思维能力。        
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师若想有效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亦需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为学生播放一组图片,图片中有人拿火烧灼黄金,有人用牙齿咬黄金,还有人将黄金放入酸性溶液中,在图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可给学生5分钟探讨分析的时间,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可知,黄金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强、质地较软这一结论,以该结论为基点导入实验教学内容,削减化学实验教学阻力,待学生掌握金属性质检验方法后,教师可以“微型实验”为学生创新实践载体,丰富实验模式,扩展学生实验眼界,助力学生树立绿色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一定要积极分析和观察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综合能力发展,为他们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使他们在自己兴趣和研究能力的主导下,打开自己的思维,获得发展与进步,进而达到提升他们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志强.化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1998(04).        
        [2]杨胜年.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宁夏教育,2001(05).        
        [3]伍永刚.加大实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物理教学探讨,2007(14).        
        [4]林坤.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