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崔燕锋
[导读]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学科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

        崔燕锋
        鄄城县阎什镇申魏庄完小, 山东 菏泽 274600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学科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重任,还肩负着培育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借助趣味性教学法,不断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程教学标准都是以大纲规范和教材知识为主,教师的教学呈现扁平化,学生的学习也都是完成任务似的,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发挥,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标的树立,教师要转变思想认识,以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从而实现高效的素质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策略上就需要做趣味性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有学习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探究学习。
1“趣味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1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
        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注意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承载教学任务的主体部分,需要关注的不仅是这一个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特性。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他们有爱玩的天性,也因此特别容易在课堂上分神。基于小学阶段孩子的这一特性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有趣的东西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有趣的课堂同样可以吸引学生学习。
        1.2语文知识本身的特性
        小学语文是十分注重实践的课程,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实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呈上升变化趋势的,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知识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语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可以说语文是记载人民的信念和传统的。基于语文知识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很有可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所以恰当地加入一些趣味性教学就可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传达语文知识。
2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要点
        2.1新颖有趣的课前导入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控力比较差,课堂上极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课前5分钟进行高效的利用,充分借助趣味性的课前导入,将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完全调动和激发出来,进而促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具体来说,在趣味性课前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观察带入法:就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思维基本上仍然是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征,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具有质感的教育和栩栩如生的图片、视频等进行课前导入,以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谜语导入法:在趣味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时候,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猜谜语的天性,借助几句简单精练、形象押韵的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有趣的猜谜活动中,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

(3)多媒体导入法:在趣味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刺激,进而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2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研究中发现,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最终完成高效的学习。因此,在趣味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具体来说,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时,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改变自己的装束,使得自己的装束与文章的内容相一致,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激活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2.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诸多,如果单一的沿袭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些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模仿某一个角色的语言特点,感知语言的特有魅力,加上一系列动作的表演,可以让原本生硬的文字变得灵动起来。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更加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围绕角色朗读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通过自主朗读的方式,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以游戏方式提升趣味
        游戏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式,学生能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但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开展,在组织上要做好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知识以及理解和认识的提升,锻炼语言的建构和表达能力。比如,在低段的游戏组织上可以开展词语接龙,描述竞猜的游戏,其带有较强的趣味性,并在游戏的参与中可以进行知识的应用;在高段的课堂游戏设计上则以多元化的表达为主,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将自身的语文知识做出整合,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游戏方式地开展能够改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建立想学、愿学的思想,并促进语文知识的有效整合。
        2.5设计趣味性的课后作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基本上都是固定地进行生字词练习,使得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在趣味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新颖的、具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例如:引导学生在课下做一次家庭调查问卷,以小记者的身份完成采访,并将采访过程和结果形成书面材料等。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使得语文学习更加有趣,而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借助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有效实现了自主学习的引导,可以促进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沈艳霞.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实践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140.
[2]潘玉琴.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教学[J].名师在线,2019(31):77.
[3]杓常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基本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