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黄虹珍
[导读] 随着新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中的逐步普及,混龄教育模式被广泛采用

        黄虹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第三幼儿园   514400
        摘要:随着新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中的逐步普及,混龄教育模式被广泛采用。混龄教育使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多重身份,使儿童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主要就目前幼儿园混龄教育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在探索其实施现状的同时,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学前混龄教育;幼儿园教育;重要模式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特点,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混龄教育活动是儿童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幼儿需求,促进幼儿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幼儿园混龄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1学前混龄教育内涵及其意义
        1.1学前混龄教育内涵
        学前混龄教育主要是把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混龄编组,实现幼儿间的相互模仿与合作。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尽管2016年实行了二胎政策,但目前仍以独生子女为主。为此,许多幼儿园逐步推行混龄教育,希望采取以大带小的教育形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混龄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学前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1.2 学前混龄教育的实施意义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首次提出混龄年龄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幼儿长期处于与同龄幼儿交往的环境中,不利于幼儿对真实世界的认识,进而影响幼儿的独立意识和交际意识。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后第一个参与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它对幼儿未来个性的形成和身心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幼儿园采用混龄教育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温馨、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效缓解幼儿最初参与集体生活时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年龄层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混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基本的行为规范,有效提高其交际能力。幼儿在混龄教育模式下,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能主动与同伴分享快乐。这种情感传递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引导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学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


        2 学前混龄教育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2.1 开展混龄教育活动
        幼儿时期,孩子的动手、动脑和学习能力就开始出现差异化,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来科学地规划混龄教育活动的项目。对于年级稍微小一些的幼儿,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教师的陪同下开展难度低一点的教育活动。这个年龄阶段要求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性和趣味儿性。年级稍微大一些,动手、动脑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就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一些难度高一点的教育活动。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发幼儿的智力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幼儿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以此促进教师活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像“爬梯”、“蚂蚁排队走”等教育活动不仅美观,还对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对于教育活动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幼儿园的一些区域可以圈出一些特定区域专门供幼儿来开展教育活动,比如滑梯区、种植区和数学区、音乐区等,以此来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2.2 优化混龄教育活动
        混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心理规律找出适合其特点的教学定位,合理设计适合其特点的组织形式,同时兼顾整个幼儿群体的活动顺利进行,以保证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益处。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制定活动计划,提前安排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计划包括不同年龄儿童的具体活动项目和方式,不同年龄儿童协同操作,以及各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在活动安排上还要考虑安全、科学、协调、器材利用率等因素,以此来提高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性。一是户外教育活动开展需要丰富材料,且教育材料在同一区域尽量做到种类与花样相配,并安排好轮流使用,尽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第二,活动材料要科学投放。教师在教育材料投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提高幼儿混龄教育活动有效性。
        总结语:混龄教育模式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行为意识、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混合教育模式的主要作用,并根据当前的实施情况,合理制定对策,在保障其功能发挥的同时,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另外,实际教育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混龄教育。
        参考文献:
        [1] 罗偲.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151-152.
        [2] 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2):40-43.
        [3] 李玉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07):104-106.
        [4] 汪文静.幼儿园“随机混龄”班级现状探微——以成都市某民办幼儿园B班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9):19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