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海滨学校,300280
摘要:小学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在学习阶段中至关重要。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深入,素质教育成为了教师群体的主要目标,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关键点在于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本文从小学科学课堂目前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浅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教学;发展对策
小学时期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逐步形成独立思维模式的过程,开设科学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可以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实践。拓展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同时,创新、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也是体现、提升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当前阶段的教学理念。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1、没有关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很多小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深,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自己主导,没有给足学生发挥的空间,对于学生思维训练不足,也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还处于低水平,只能对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缺乏拓展、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动力和兴趣不足,对于较难的问题不主动思考,形成一种惰性,害怕困难,严重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对自己的教学思想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都仅限于教材,这对于科学学习来说远远不够。没有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不符合学生的跳跃性思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加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小学阶段使用的教材与年级又相对应固定,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新颖奇趣的内容,兴趣爱好得不到精准适应,对教学质量带来严重的阻碍效应。
2、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基本都是学校自行制定,既定的目标和单一的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不同的效果,成绩差距较大,学生学习吃力,教师教学无从下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违背科学教育的初衷体现,最终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低下。
3、缺乏有效的教学形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好奇心理,还是探索欲望都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期,并且这些欲望会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讨论等方式具体表现出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满堂灌”“一刀切”的方式,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陷入一种沉闷的状态,学习氛围缺失,未能将学生学习的本能激起,同时也就引发教师讲解语言文字时学生不理解科学内容、触摸不到科学原理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采用单一守旧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挖掘,甚至还会引导学生走上读死书的弯路,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起来。
二、小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发展策略
1、课前教学准备
要清醒认识,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还是教材。因此,梳理教学思路、精细化进行备课、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学思维,从教学内容层面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做好教学准备;通过罗列教学内容,制定出明确、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充分掌握编者写作内容的整体走向,而后再依据小学生目前的学习进度、发展状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习兴趣点、思维接受能力、自主思维拓展能力等,分层次分阶段的对内容进行划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最后,在教学目标上也应科学地进行规划,目标的设定不能过于随意,更不能过于硬性,要有据可依,因人而异,要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依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的理论、专业文化素质进行制定,并且还应具有随机应变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全部阶段,有效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效率。
2、课堂教学
(1)以多样化教学激起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应深刻领悟教学改革的活力点在哪,要明白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就在于可以灵活运用各类高新设备,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自身着手,逐步提升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熟练度,灵活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于自然、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第二,多样化开展教学活动。理解教材内涵,构建教学情景,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比如:教师在讲解昼夜交替的科学课程时,可以通过放映动态视频的方式,将昼夜交替的原理、变化、规律、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对大自然的神奇更加好奇,对于科学学习充满兴趣。通过这一手段,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字面意思,也真正了解了昼夜交替的整个发展历程,视觉感受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自然而然就获取到了更多的知识。
(2)课堂管理标准、规则制定
第一,小学课堂氛围有时积极活跃,有时死气沉沉,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天性进行课堂管理,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就是制定出于与小学生科学教学课堂现状相对应的标准、规则,从而约束小学生,使其专心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失童趣,培养发散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学习的正确方式、学习的真正意义,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保障教学高效进行。第二,小学科学教学课堂高效开展需要将课堂秩序调整到最佳,也就是要做到井然有序,从而才能保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高效。因此老师就需要根据科学课程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端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学习的状况、整个班级的教学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制定教学规则需要参考多方位因素,这样制定出来的课堂规则才会让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态度、创造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小学生在进行未来学习、成长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效。
3、课后巩固
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小学科学真的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在上完课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善于观察、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科学的正确方式,符合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充满好奇心,勇于追求、探索真理,教育“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真正将“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为继续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小学生也就更能够继续接受后续讲述的知识,对科学课充满期待。
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要想高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应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运用恰当的手段、方法,将理论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导地位,通过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原因、积累经验,定时定期进行教学总结、教学探索以及教学更新,从而达到教学基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的教学境界,使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更好的认识世界,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整体素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技风,2019(27):19.
[2]李光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7):37.
[3]毕德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幻画报,2019(03):115+117.
[4]滕国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新课程(上),2018(0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