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闭艳红
[导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闭艳红
        广西百色市靖西市新圩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开放式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其在语言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就是通过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同时,开放式教学模式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与内化。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则会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性开放式 阅读教学 探究
引言
        语文阅读需要思维与想象力,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教师的控制,在阅读时多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自主探究,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自主探究是提高阅读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实施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时也可以有机地将小组学习模式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在开放式的小组合作阅读学习、知识交流中不断提高知识获取量与阅读学习效果。如在《灰雀》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差异化分组原则、个性化分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开放式阅读学习小组,并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自主阅读学习。由于《灰雀》一文中的词汇量大、篇幅相对较长,且个别词语的意思难懂,这给开放式小组阅读学习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也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指导各个学习小组就相关生字、词语解释、文章内涵等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逐一解决上述问题。当各小组学生完成上述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之余,教师再为各组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如“描写主人公‘难过心情’的词汇或是句子有哪些?”、“男孩子对灰雀有怎样的情感?”、“列宁对男孩子有怎样的情感?”、“如果你是个男孩子会怎样做?”等等。这样的开放性讨论内容,既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涵、情感的交流,也可以引发学生将文章内涵与自身生活情感相结合,这对促进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均具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情境教学创设形象化环境
        小学阶段,学生好动且感性思维较强,教学如若能够借助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势必会在质量和效率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情境教学法便可实现这一点。其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多种资源、设备,将需要想象的内容形象且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用意。这样可以在课堂氛围方面有所改善,摒弃以往严肃生硬的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以《孔子拜师》为例。文中描述了孔子年轻时的拜师经历。孔子即使自己已经学识渊博,但仍虚心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可事先准备相应的道具,如服装、假发等,然后教学生古人见面的礼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表演孔子拜师,一个扮演虚心的孔子,一个扮演博学的老子,进行情境表演,让阅读变成一场表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同时,借此文章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对其日后求学之路意义重大。
三、运用合作学习创造开放式环境
        探究学习要基于合作学习展开。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本身学习能力较低,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可将合作学习落实于课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组内交流,畅所欲言,充分体验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间实现思维的碰撞,相互扶持、相互补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班级的“两极分化”现象,还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加地主动、积极。不过,此方面应注意科学分组,分组的科学性直接决定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给予重视。以《月球之谜》为例。文章以美国宇航员首登月球展开,对月球种种奇怪的现象作简单概述,如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土上,细菌死亡;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异常鲜嫩青绿。教师可借此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将班级学生分组,围绕文章所阐述的月球之谜展开探讨,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自由表达。有的学生是天文迷,对此类事件有所关注,还可邀请其为大家讲解,以此来使班级学生相互扶持,共同提高。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自由发挥,学习也会更加主动。
四、依托微课形式细化教学内容,推动小学开放式阅读
        近年来,微课被广大语文教师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其效果不仅满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也利用丰富、短小的视频,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语文教师应积极发挥教育从业者的创新精神,充分挖掘、整合有效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以培养学生有效性阅读为基础,构建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延伸,将微课视频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师利用电影、图片解说等方式,将我国建军、建党的片段适当地导入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对历史背景有个基本了解。其次,教师对课文进行一定的修饰,利用丰富的具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把文章中的重要词句、难点词句用红色做出标记,促使学生读透、读熟。再次,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反思环节,对视频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的阅读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对微课视频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学生在阅读中,展示丰富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这是促进学生阅读情感表达的必要因素。最后,根据教学问题,组织学生二次观看、阅读,实现开放式阅读。
结束语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既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也符合阅读“教”、“学”规律,还可以调动学生“悦读”情感,促使之在相应开放、自由的阅读学习情境中,不断进行个性化阅读与思考,这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与建构,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丽花.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构建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2]刘雪峰.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5):84.
[3]张玉霞.刍议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J].教育艺术,2019(03):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