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昆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第二小学 云南省昭通市 657206
摘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得以更好开展的基础与关键。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阅历浅显、知识储备不足,以致其只有在浓厚兴趣驱动下,方可积极投身学习实践,获得综合素养的切实提升与充分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体系、内容构架、知识特性上都具有很强的生动性、丰富性、多元性,其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带来积极而重要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应该以兴趣培养为重点,借助诸多科学性、多元性、高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措施的落实,帮助学生在深度感知语文魅力的基础上获得兴趣激发,实现认知迁移,得到素养塑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兴趣都是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塑造的主要驱动。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认知发展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调动、学习夙愿的激活,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实践、多元探究中更好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将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转换为获得认知迁移的动力,切实调动身心各方面潜能,全面实现认识蜕变,更好促进学习发展。
一、灵活构建丰富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很多小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性格比较好动,其学习语文知识、探究语文问题的态度、热情、兴趣,极易受到教学氛围的感染和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中,应该加强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创设,进而使学生学习动机得以充分激活、学习兴趣获得切实激发。促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浓厚兴趣、饱满热情投身语文学习,实现思维激活。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游戏的融入,让学生在多元性游戏生态内学习语文知识,开展问题探究。将游戏元素与学生特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意愿、丰富情感获得切实激活,进而为思维拓展、兴趣激发、认知提升给予保证。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生活素材的渗透,尽量将对应语文知识、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生活素材与学生特性紧密关联起来,使得学生以饱满热情、浓厚兴趣开启认识探究,在丰富性生活元素的启发、刺激、驱动下开展知识学习,获得认知迁移。例如,在《赵州桥》教学中,教师可以即时向学生展示“赵州桥”构架示意图,并借助图示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造型情况等。待到学生获得一定认识后,再顺势出示赵州桥实物图,组织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就桥的“石拱”特性予以分析,在学生相互之间的补充、完善、互助中引入课文学习,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实激发。
二、深度开展课文意境剖析,刺激学生的认知夙愿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很多课文,大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特点。而且,不同课文之中所蕴含的诸多词汇、修辞、表达等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夙愿激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以对于课文意境的感知、品味、体悟为辅助,借助多元教学措施、方式、手段的融入,引导学生在分析、鉴赏、品味课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基础上产生浓厚兴趣,获得认识提升,实现意识发展。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品美。借助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听、品、悟中体味课文语调的轻重舒缓,感知作者情感的变化,探析隽永且美好的课文意境,实现思想与情感的蜕变。二是带动学生在赏中悟美。
借助背景或者伴奏音乐,利用多媒体图画或者视频等素材,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画面予以重现,组织学生边读边悟,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美好意境的感知与品味。例如,在《月光曲》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借助配音范读,展示表现月光曲美好的三幅图画等方式,将学生引入课文意境内,指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中自己幻化为“皮鞋匠”,开展阅读,释放自身思想与情感,表达学习意愿与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针对性课外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借助网络资源、媒介素材等搜集与《月光曲》相关的故事、创作背景、作品意图等材料,在多元学习方式刺激下激发其学习语文,探究语文内涵的兴趣,为促使其认知夙愿释放而奠定基础。
三、充分融入多元评价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应该注重对于教学评价作用的发挥。并通过对多元评价措施、手段、方式的融入,积极探寻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对其适时放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在科学、严谨、恰当的教学评价措施辅助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开展知识探究的热情、意愿、兴趣都会得到成分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教学评价作用的发挥,尽量将诸多带有延展性、激励性、发展性的诸多评价措施引入教学指导之中,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意愿。对于表现积极,态度端正,理解到位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参与懒散,认识不足,意愿不强的学生,应加强督促与启发,在确保教学评价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促使其更好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另外,教师更应该切实发挥好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作用,采用分组互动的方式,让班级学生充当评价主体,就不同小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情况予以评判、分析,在多元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能提升。
四、结论
总之,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激活、学习夙愿的释放,是新时代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艰巨责任。但是,由于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并非短时间内方可取得实效,必须以教师长期不懈的研究分析,持之以恒的强化调动为驱动,方可最大限度释放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与价值,为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而给予坚实保证。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应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辅助,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积极构建多元生态,灵活创设丰富情境,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探索、感知、体验的机会,在确保小学语文教学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确保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能的凸显。
参考文献:
[1]高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9(10):71.
[2]李邻黎.打开兴趣之门——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22.
[3]魏远景,陈楚明.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61-62.
[4]万学锋.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当代家庭教育,2019(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