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鸿畅镇第二初级中学,河南省 禹州市461681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学校出现了更新的教学理念及丰富的教学手段及模式,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把自身的个性和潜能全面进行挖掘,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新课改要求,教师执教的指导思想必须科学有效,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课堂上辅助以多种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课堂;措施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打造个性化课堂的必要性
通过语文课堂,学生不仅能认识汉字,了解成语,还可以通过古代诗词的学习,了解我们灿烂的中国文化,升华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进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质进行很好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在不断深入改革,但是很多改革措施在初中语文作文课堂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部分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作文的写作技能技巧和手法,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没有培养学生的情感。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无法感受语文作文的魅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寥寥,缺乏学习作文写作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执教作文写作的时候,应该深入地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措施确保作文课程教学充满趣味性,课堂氛围更加开放包容。学生在个性化课堂的帮助下,对作文知识进行学习和对化,这不仅有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升学习写作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加喜爱,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和内容。
2初中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建议
2.1阅读积累是个性化写作的前提
阅读积累是个性化写作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依据。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初中生作文写作也是如此,看得多了,读得多了,即使写不出来个性化的作品,也能写出让教师满意的作文来。但是阅读积累并非让学生随便阅读、随便选择的,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审核,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看中学生作文范文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不是对学生的写作没有帮助,但是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公式化概念的影响,刻意地让自己的作文风格与这些作文相贴近,最后学生很可能无法创作出个性的作品出来。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写作基础推荐一些对学生写作提升有帮助的书籍,如某同学写作过于公式化,很多开头和结尾不是排比句就是比喻句,过于老套,那么教师可以推荐“新概念作文”给他参考和阅读,这里面的很多作文都是当年有争议的高分作文,很多学生不受格局的约束,简单并且丰富地描写了特定的事件或者情境,选择素材也都十分新颖,十分值得阅读。那么对于积累相对较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看一看“满分作文”,但是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要去看别的教师的点评,自己思考作者的文章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将这些东西吃透了才能灵活应用。
其次,阅读之后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作文练习是由简入繁再入简的过程。初一阶段,学生处于高速积累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积累一下写作的手法和特色,从小的局入手。如一开始就开头进行培训,一个好的作文开头也是会让读者一见钟情的。在写开头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越复杂的开头越好,应用修饰手法越多的就越好。但是其实一个简单的开头会让读者更加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些简单的修饰可以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过于冗长的开头会削弱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个命题的作文,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资料的比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社会性的命题。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主要反映各种社会实践和充满社会性的课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具备个性特征的文案,让学生思考以什么结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会生活中,感受时代的变化。
2.2贴近学生生活,我手写出我心
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让作文更加有深度,将写作内容的设定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找不到写作思路,作文显得比较空洞,无法展现出学生自身的精神面貌。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的作文能够展现自己的内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了解到,最近正逢春暖花开,很多学生都趁春天出去游玩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因此我让学生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撰写作文,展现自己内心对春天的感受。有的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鸟语花香,认为春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因此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儿竞相盛开,冬眠的动物也开始出现,整个世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春风中,我不禁也振奋了精神,感受到了春天带给我的活力。春天是一个成长的季节,是一个提升的季节,我希望我能够带着春天的气息,不断努力,不断进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心态,为个性化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主题定义必须准确
现在很多教师都喜欢出自主命题作文,这需要学生正确理解作文主题内容,否则很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还有就是学生的写作必须具备个性,虽然大家理解的主题很可能相似,但是如果能将这些主题进行拓展则会让阅卷教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的主题作文定义还需要具备特色,最好可以具备很强的社会性,调动起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特征的积极性。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也要使学生将注意力投向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最好是将富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让学生借鉴一下。另外,命题还需要具备包容性,好的作文命题应当是包罗万象的,让学生可以广泛地选择素材,只有素材选择广泛了,学生的个性才能有展示的舞台。学生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生活经历和一些知识积累也都有着差别,教师不要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别人,最好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将自己的个性化展示出来。还有教师命题必须具备开放性,写作要求不宜过多,过多的要求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写作需要具备个性,具备自己的写作特点,体现出自己的创新精神。审题准确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首先,作文即使是满篇珠玉锦绣,但是不贴合题目也是无法得到高分的。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审题的技巧,比如关键词检测法、重点段落检测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让学生不偏离主题的好方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花费一定的时间,不要匆忙下笔,如果一开始写偏了题后面改变是十分困难的。比如让学生以“情怀”为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情怀”是什么?“情怀”是谁的?“情怀”是对谁表达的,是对国家对父母还是对其他人等?在确定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可以不用写,先跟教师交流一下想要写的内容。一些学生想写有关父母的情怀,一些学生想写有关国家的情怀,也有些学生想写有关陌生人的情怀,呼吁给陌生人更多的关爱。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之后就会发现一些新颖的内容,也会发现更多个性化的主题。
2.4剑走偏锋,打造个性语言
每个人的语言都是独特的,有些喜欢优美含蓄的表达,有些喜欢直白的表达,有些喜欢平淡的表达,在平时写作的时候,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努力做到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给人一种与人沟通的感觉。现在学生的作文语言过于浮夸,修辞手法应用过多,各种公式化套路也多,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审美手法,不要刻意使用背诵的内容。现在很多学生会感觉如果使用简单的语言会让教师感觉到枯燥,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学生选对素材,即使是简单的语言,只要描述出来正确的立意,也能获得一个较好的评价。如果学生想要体现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路,例如在写惊心动魄的感觉的时候,学生可以写“我的心头一颤”,这样会让人感觉十分真实。新概念作文中有很多这些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多学。
2.5改进作文评价,激发学生自信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从众心理,过分关注他人对于自己作文的看法,担心如果自己的作文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就会受到批评,因此不自觉地贴合了他人的需求,而没有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受到了他人的重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勇气去进行突破、进行改变。例如,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会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并对作文中比较独特的部分进行标记,并为学生写上具有针对性的评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将自己个性融入到作文中,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有的学生的作文非常有自己的风格,我会对学生评价道:“你的作文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让人能够从其中看到你独有的灵魂香气,希望你能够继续让我们看到惊喜。”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非常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我会对学生评价道:“从你的作文中,老师能够感受你独特的思想,看到了中国少年的崭新一面。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在个性化的评语中,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这能够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个性化作文教学也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不能强求一步到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在发挥自身个性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关心社会和生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自身的情况进行联系,通过作文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写出更具个性化的文章,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娜.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论合作学习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0(6).
[2]张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3]范妍妍.作文选材从“触动”开始———谈初中语文作文选材教学[J].才智,2019(33).
[4]刘炳东.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5]潘云.小议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