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裕才
海南省琼海市华侨中学 571400
摘要: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学科本身带来的学术和知识,更关键的是它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从当前数学课堂开展的情况来看,教师着重强调演绎法,而轻视归纳法。这使学生常常只关注知识体系的建立,而忽略了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初中数学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注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向导,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意识;培养策略
1归纳意识的重要性
1.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数学学科是一门理工学科,不仅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去运用知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的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寻找生活中的问题来结合课本知识,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问题。因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而教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即学生掌握的知识层面越丰富,他们能够运用的知识就越多。所以,教师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1.2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逻辑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相关的数学能力。数学学科知识联系紧密,一个题目的解答往往包含众多知识点,学生需要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去寻找答案,因此,归纳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教师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加严密,让他们在认真思考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个问题的题目或答案来举一反三。
1.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归纳教学主要从具体的经验材料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触发学生对数学规律和知识进行归纳。它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和无味,使学生在知识的自我探究中激发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知识给予的乐趣。这样让学生通过自身观察、探究和归纳而产生的知识就会印象更加深刻,并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2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归纳意识的策略
2.1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分析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但新时期的合作与传统合租又有所不同,传统合作中教师干预较多,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且在合作中很少“尽兴”,而是在枯燥的、呆板的任务中不得不进行单一思路的交流,新时期考虑到传统合作的不足,施行学生自主的合作模式,期间教师对学生干预力度得当,既能够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减少学生的合作障碍,又能够留出空间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且合作的问题、合作的过程具有趣味,学生们更乐于进行合作,对下次合作抱有期待。如教学“数轴”,教师可提出与学生关联较为紧密的问题,如:“从你们家里到学校路上会经过哪些风景、建筑物?”学生们则各自阐述自己的上学路径,教师在黑板上把学生们描述的内容用数轴记录下来,如某学生说:“我家出门不远是一个超市”,教师则提问:“不远是大概多远,用数学方式来表达,什么超市补充完整。”学生则补充:“出小区向东五十米就是一个爱家超市……”教师则在数轴上标注50米,并标记超市名字,教师可由东向西、由西向东构建一条数轴,另外再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标注一条数轴路线,将学生来校的路径以数轴的方式总结出来,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模仿教师在黑板上提供的案例,将自己的来校路径标注出来,合作补充自己的行路路径,合作中学生们对彼此的家校路径都比较好奇,同时在同城生活,学生们又能够互相帮助彼此会议路径建筑物名称、距离等进行描写,不仅合作的难度适宜,同时合作中学生们兴趣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未知数轴建构模式的探索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2.2运用类比,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类比,就是已知的两类事物具有某些共性,从而推测出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可能有相同点的一种推论方式。类比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触类旁通。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进行知识之间的类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三个角相等、三条边成比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在概念或图像上的区别和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2.3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归纳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正书和负数》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以横坐标轴为中心,以学生熟悉的正数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比较为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完成大小、写法、读法和计算等知识的学习。主动思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将知识代入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
结语
归纳意识的培养,教师可通过上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索引导,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树立自信,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形成,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在探究之路上帮助学生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银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