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微
平昌县思源实验学校 636400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重点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数学中不易理解知识的难度,还可以帮助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授课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愉悦轻松的授课环境。
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知,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不成熟,对知识没有很好的认知,当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复杂的公式和定义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理解。如果在课堂授课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手段,不仅遵从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更直观形象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搭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课程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解决方法。这种授课形式也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与教师积极的互动,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爱上数学,而且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脾气秉性与学生能力,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在更加高效的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
(一)课堂沉闷降低教学效果
数学学科在所有小学的学科中既是重点学科,也是最难的学科之一。需要学生具备灵敏的思维模式,还有清晰的解题思路。但是,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所有的授课内容,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教师为主讲的形式进行授课,并没有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导致课堂环境沉闷没有活力,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被动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降低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授课方式固定单一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于很多未知的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就会缺失兴致,教师的授课形式如果没有变化和创新,也会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数学难点多,这样就很难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复杂难懂的数学就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入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
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式
(一)运用互联网,创建生活化情景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对于电子产品有着浓厚的热情,如果可以利用计算机给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电教设备,将学生从家到学校的位置,出发路线等用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到自己家的位置,以这个位置为中心,结合上北下南,左西又东的规律来确定学校的位置。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运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确定家的方向。通过互联网等电教设备创建生后化情景是最为便利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致的最好方法。
(二)学会寻找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合当代新型的教育理念,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做题,提升成绩,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在找寻问题答案的时候能够在观察、比较、探索和判断中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不应该为了强化学习,布置大量的练习题,然后再给学生讲解错题的形式。应该进行改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题型中找到规律,从而明晰解题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与此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在观察推理中去处理问题。
(三)结合生活场景,打造趣味课堂
结合生活场景打造趣味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游戏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一场做公交的游戏,老师是公交站的领导,一名学生做司机,再选择一名学生做收费员,然后设置多个站点,每个站点安排不同的学生数量。司机从第一个站点出发,做一次公交是一元钱,但是学生手中会有1元、5元、10元不同面额的纸币,收费员需要进行找零,同时,每一站都会有学生上车和下车,司机需要在每一站都要向领导进行人数的汇报。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并且不停的锻炼学生的加减法的运算。
(四)组织动手实践活动,运用生活材料
组织动手实践活动课程,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加强脑力开发和动手能力,并且可以最大化的将生活与知识紧密得连接起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活动课的材料时最好使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学生会更感兴趣。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测量筷子、红领巾、水杯等物品的长度。
(五)日常授课中,结合有趣的生活场景
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运用在数学的日常授课中,一些抽象的课程内容,可以选用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做案例,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中的《旋转》这个课程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旋转的场景,有的学生会说:“游乐场的旋转木马”“自行的车轮”“家里的钟表”“电风扇的叶片”“商场中的抽奖转盘”。潜濡默化中就强化了学生对于“旋转”的印象,当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遇到这个定义,脑海里就会有生活中的场景浮现。因此,数学授课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生活中的趣味素材,让教学与生活相得益彰,互相融合,就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习困境,解除学生认知中的局限性。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6(9):119-120.
[2]于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133-134
[3]曲连永.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