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李忠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推进,各学科教师都致力于深化发掘学科中的精髓与主线,

        李忠霞
        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山东威海264307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推进,各学科教师都致力于深化发掘学科中的精髓与主线,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建立的过程与逻辑。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中,数学思想就是贯穿其中的灵魂所在,它对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与魅力至关重要,能够为学生建立严密的数学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将数学思想方法巧妙渗透进课堂之中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着力探索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常见思想见解;方法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对数学思想加以渗透有着重要意义,除了能够帮助初中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之外,同时还能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伴随新课改逐渐深入,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已经提出不少新的要求。新时期,数学教师需对自身在实际教学当中的位置以及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突显出初中生在教学当中具有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1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简介
        数学思想方法最为贯穿数学学习的主线,数学知识都体现着不同的数学思想。对于已经建立了一定逻辑思维的初中生而言,数学思想对其深入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师善于将数学思想巧妙贯穿其中,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建立的逻辑过程,提升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将简要介绍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系统阐述如何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以期为优化数学教学品质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素养提供理论基础。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设置较好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其既脱离了小学阶段的稚嫩又保留了一定的直观形式,数学思想的运用便是直接体现。通常来说,初中数学涉及的思想方法大概包括转化、数形结合以及分类等思想,这些思想也都能够体现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对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所谓转化思想,即将原本属于不同类型的数学要素转变为相同要素,这个过程是利用由难变易、积极创造已知条件等手段解决数学问题,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将极大提升学生的答题效率。而数形结合相对容易理解,即引导学生善于将文字或数字描述与对应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图形的生动化降低问题的抽象性和难度。分类思想,也即从看似一些互不相同的数学要素中按照一定规则挑选其实相同的要素,这体现了学生对数学要素背后的定理公理的掌握。除上述三种常见思想外,还存在类比、统计与归纳等数学思想。数学思想作为学生理解知识逻辑与解题过程的工具,是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其直接关切着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2 将数学思想渗透至初中数学课堂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实际上,数学思想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期间逐渐形成的思维,其中含有知识总结以及解题思维。就当前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学宽度或是教学深度全都有所提升。所以,数学教师需着重对数学思想加以分析,同时积极对数学思想加以运用,有效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以及学习能力。
2.1 熟练掌握课程知识与对应的数学思想
        作为数学知识的灵魂,数学思想总是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之中,其中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则是其贯穿于教师讲授基础知识过程中,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与体系,为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准备理论基础。

教师需要具备将数学思想积极传递给学生的意识,突破传统的浅层知识讲授模式,努力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逻辑,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数学素养,了解并善于应用数学史等内容,能够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准确对应数学思想。例如,在讲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其不要拘泥于抽象的文字与数字表达中,要善于用图形进行辅助理解,这样一来不仅会降低题目难度,长此以往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与习惯。
2.2 在数学问题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数学解题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数学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水平。在此过程中,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应该有效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进行解题,提高解题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方式加以引导,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合适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解题思想,例如联想、定向分析以及拓展延伸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当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函数最值定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例题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2.3 构建相关知识情境,以具象化的形式传递数学思想
初中阶段处于是数学学习的中间阶段,学生在学习之初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需要通过创造生动的课堂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设计相关知识情境,使学生在场景中感受知识结构,鼓励其积极运用所学数学思想进行情境理解。在设计情境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可以采取游戏等趣味性形式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乐趣中习得知识。譬如,教师在讲授《中位与众数》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统计的情境,如以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体检过程中的身高体重结果作为样本进行中位数与众数的分析,使其具象感受分类的数学思想。由此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其在快乐中获得数学知识且体会数学的魅力。
2.4 在数学概念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新知识之前,首要任务应该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该数学概念形成的具体过程。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数学概念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地向学生进行阐述,让学生准确意识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2.5 关联日常生活,加深对数学思想的理解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相对贴近日常生活的学科,其知识内容能够通过日常实践体现出来,因此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日常实践来体会与掌握相关数学思想。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理论渗透数学思想、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各种思想外,还需要在课堂上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小木棍等素材基于勾股定理的原则组成直角三角形等。除了对数学定理的理解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过程体现出来的归纳思想,使其深刻领会归纳过程并积极将其运用于日常实践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思想全面渗透进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与逻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充分掌握知识内容及相应的数学思想、构建相关知识情境使学生具象理解数学思想、积极关联生活使学生领会贯穿的思想等方式,有效将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罗高坤.初中数學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51.
张晓亮.浅谈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3):73-74.
[2]马国彦.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1):350-351.
[3]黄杰成.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011):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