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蒋美华
[导读] 从人类进石器时代,就有了数的概念的出现,

        蒋美华
        会同县林城镇洒溪小学     
        摘 要:从人类进石器时代,就有了数的概念的出现,随着持续发展,就有了数学这一门学科。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那可是千千万万。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因此,对学生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迎合当下新课改的重要教育改革解决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运用尤为广泛,小到生活中的交易买卖,大到计算各种核武器的反应规律。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正确运用数学的基础。那么,在小学开始就是培养的关键时期。
        1.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教学中的四部曲
        有问题出现并进行教学是我们应具备的解决问题能力。但过去许多教学弊端导致许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弊端,解决问题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对整体教育效果不利。这就是当下新课改希望尽快解决的问题。
        1.1.善于发现问题
        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才能发现。所以,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能力培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习解决方法,也才会主动寻找更多的问题,周而复始,形成正向循环。
        1.2积极提出问题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是对世界的万物充满好奇,难免有些问题的提问对教师而言过分简单,但依旧需要我们有耐心去一一回应他们。鼓励他们提问题。
        1.3努力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需要结合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才能有效的对问题进行实质分析。这里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准备。
        1.4正确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这是所有步骤的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就意味着问题得到解决,此刻,拥有耐心,将所学知识的充分应用就是解决问题的宝典。
        2.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边远地区,这确实一道难题。面对上级命令不敢违从,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接受能力,更是教学难题。同时,传统教学还是普遍存在。综上,以下几点是可以明显避免的问题。
        2.1教师过于追求结果
        很经常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通常希望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许多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被迫囫囵吞枣接受,久而形成恶性循环。
        2.2教师素质问题
        由于小学生知识层面较为薄弱,许多问题对教师而言是过分简单,有时言行上会有些打击学生的话语。这对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是不利的,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心灵健康的损害。这种极端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同时,有些教师思想过于落后,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理念痕迹过重,对如今教育现状来说是不符合潮流的,严重的话阻碍了问题解决的教学。


        
        2.3学生的多维度思考严重缺乏
        在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师板书,学生埋头抄写,课后各种练习题的巩固及答案的背诵。这种教育方式逐渐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直线下降。思考能力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而不是囫囵吞枣的被动吸收。
        2.4课堂时间教师为主导
        短暂的课堂时间,只有教师的声音充斥着,拼命的赶教学进度,将所有休闲时间挤占也是现今许多小学高年级的现状。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课后进行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但小学生自控能力、自学能力薄弱,面对问题措手不及,没有教师积极的协助,没有较强的剖析能力问题,解决问题就像是一种空谈,用俗语来说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解决数学教学中能力培养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3.1增添趣味性教学
        有调查研究表明,趣味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传统教学有明显的提高。比如加入趣味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比如关于数数的教学课程,加入实物,像糖果之类的学生熟悉的东西,不仅解决了学生对概念的距离感,而且还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不仅迎合了当下教育新课改的要求,还有效的拉近了师生感情。这是一个值得赞善的做法,应多加鼓励教师向这方面教学进行研究与实施。
        3.2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应用联系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不胜数,比如一日三餐的开支花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实例去引导学生向数学思维方向思考。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和父母去买菜,通过不同种类的菜的价格计算花费,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将生活与学习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复杂简单化, 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3.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传统教学的老师通常以自己占主导地位,短暂的四十分钟教学,如果一昧的教学会使得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将是很低的。但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思考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会想办法解决,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加强,最终取得积极的成果。
        4.结束语
        对于小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我思考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小学生接受能力较差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就需要人民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去帮助学生。学生天性天真浪漫,好动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所以多加入活动是很好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养成更多学习的好习惯。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为了国家更强大,我们都要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2017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余彩芳.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浅议[J].小学教学参考,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