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余成长
[导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灌输式讲授,学生死记硬背

        余成长
        兴仁市新龙场镇龙场小学  5623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灌输式讲授,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数学公式、定义等。而新课程标准按要求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
        关键词:构建 小学数学 趣味课堂 有效方法
引言
        在时代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体验,良好的学习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趣味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减轻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趣味教学带给学生的快乐和成就感可以让他们对下一次的学习抱有一定期待,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意义
        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几乎是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心愿和目标。因为,它不仅能改善枯燥和乏味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架起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更能切实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构建小学数学的趣味性课堂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举措之一。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对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信心也会倍增,甚至是小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在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
二、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借助游戏开展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趣味性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显著特点之一即是爱玩,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结合该特点,开展游戏教学能够很好地匹配学生上述特点。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学生课堂在游戏过程中,轻松的氛围下学到知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学生交朋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游戏教学之中,主动关心学生的近况,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理解力都有一定的欠缺,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很容易出现畏难心理。结合这一情况,教师即可应用趣味游戏,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并对其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从而对学生学习有效性有效增强。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与学生情况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对学生的畏难心理缓解,帮助学生站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二十以内的减法过程中,教师即可应用游戏教学,比如组织学生开小火车游戏,帮助学生对减法的概念更好理解,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力增强。
        (二)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而如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将抽象和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通俗易懂,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更能吸引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所以笔者粗浅地认为: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来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是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过程中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应用题”这节内容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多多少和少多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些难懂和难理解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就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基于此,可以让学生来模拟题目中的情境,使其渐渐地进入到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这样一来,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而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逐渐地养成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便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解决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大力开展情境教学
        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听课,还是在课余时间的作业完成,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因此,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创编一个与两位数乘法相关的故事情境。通过教学情境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趣味性
        要想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数学综合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活动计划,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讲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本小组的活动主题,然后在班级、家庭或者学校内进行调查问卷,最后对得出的结果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五)幽默性教学语言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知识讲授,能够有效缓解压抑枯燥的学习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教学内容,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进行复习巩固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易错的题型列举出来,然后安排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可以将易错题的数学题比作成一个病人,而学生比作成医生,询问学生是否愿意为病人解决痛苦。当教师说完要求时,学生会大胆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争先恐后的为数学题病人解决痛苦。同时,教师对于那些修改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其是优秀的医生,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巩固所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需要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教学质量、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孙?.浅谈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9(A1):89-90.
[2]王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趣味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19(05):16.
[3]甘延安.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9(0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