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聂廷辉
[导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聂廷辉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校 400700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建立更正确的科学精神。本文首先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分析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措施;
        小学科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个人与祖国融合为一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对我国发展有利的人才,同时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存在发展的必要性。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小学是学生能够接受科学教育的起点,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综合能力。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更多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强调以科学教学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以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为基本指导原则,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更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但在目前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仍旧存在部分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是,这一渗透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却没有重视德育教育自身的含义,并没有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发展中会产生一定的认知阻碍[1]。
2.缺乏重视
        由于我国受到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与教师依旧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与文化方面,科学这一门副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无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应当注重科学这门学科的内涵,需要在小学科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但由于这一内容所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一部分教师无法对其进行重视,也不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应有的培养。
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结合小学科学课堂当前教学的主要需求,深入探究并理解德育教育的实际作用和目的,以此来制定出更为切实有效地渗透措施,实现科学与德育的相互渗透,打造出更为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使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1.日常教学中的培养
        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不仅要提升整体的效率,也需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达到最终教学目的。科学课程大部分都以实验探究课为主。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探究活动,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完成探究活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首先让学生在走廊集合,排队去实验室,使学生有序进入实验室,并且按照组建好的小组就坐,由组长领取实验器材,在实验结束后,要共同清洗与收集,再由组长送回到实验室,确保实验器材能够完整归位。尽管科学教师不是班主任,但是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小学生对自身并没有正确的认知,也无法全面了解当前社会中的行为准则,若是想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要从细节入手[2]。例如,在学习《水能溶解哪些物质》这一课当中,在开始教学实验前要进行总体规划,使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避免由于细节而导致实验失败等现象。在开始实验前要讲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使用器材后需要将其放回到原本位置,每一个小组的实验器材必须是固定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爱惜实验室器材,也能够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以此来完成探究活动任务。这些细节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醒,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实践活动中的培养
        科学课程内有较多的户外考察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对于人生活的需要,并且使学生了解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以此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水污染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当前人类社会为了发展经济已经破坏了哪些环境,产生了哪些后果,尤其是垃圾污染的地下水,这些都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存,这也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在观看图片后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考察,了解自家污水排放的地点,观察河水由于排放而产生了哪些颜色,水面上是否漂浮着垃圾物。让每一名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来认识水污染与人们的生活和行为都息息相关,使学生能够对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让学生自觉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是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后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德育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德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环境的基本意识。
参考文献:
        [1]蓝艺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意义、原则及其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4):47-49.
        [2]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