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九年级化学"智教慧学"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周千园
[导读] 为推进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精准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周千园
        余江区画桥镇中学335205
        摘要:为推进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精准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学科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研究探讨关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实现化学课堂中的“智教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教慧学;初中化学;人工智能
        引言
        信息化的浪潮势不可挡,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而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作为国家、社会、公民的关注热点,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应当以“智慧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教育合作、引进教育资源,促进智慧教育在交流中成长,在碰撞中提高。人工智能+教育,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帮助教师减负增效。在课堂上,也可以实现精准教学,以学定教、让课堂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站在学生教育,基于知识图谱的个性化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概述
        1.1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对图形、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声音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
        1.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呈现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把被动的“听”、“记”变为主动的“看”,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促进学生保持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方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而这是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所无法比拟的,过去的黑板、粉笔、教师口头讲授,老师在上面讲课、板书,学生在课桌上疯狂记笔记,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枯燥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更加符合现代化学生的特点。
        1.2.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加强记忆和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多媒体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人工智能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为例。

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以及化合价。
        2.1课前阶段:
        在课前阶段,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到这一单元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基线水平处于什么阶段,为之后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会在课前阶段进行一个小小的资料调查,然后用大数据的方式,呈现学生在课前阶段的掌握情况,根据大数据的直观呈现,能够精准的把握学情,针对错误率极高的知识点教研讨论确定教学重难点。
        比如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水的净化以及水的化学式和化合价,从大数据的显示情况来看,是教学的重点。而爱护水资源可以作为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建立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2上课阶段:
        利用VR视频、讨论互动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学习,解决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满足个性化学习。VR的科技手段对于九年级的化学课堂来说,是有利工具。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学科,实验教学尤其重要,但同时也伴随着危险性,在化学实验中,一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危险。而VR可以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也避免了危险,因此,有效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结合,达到了智教慧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由于条件限制,教师无法为学生展示操作不当而发生化学物质爆炸的情况,但是运用VR技术则可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进行化学实验室的时候,需安全意识十分重要。比如,在水的净化的教学过程中,提取蒸馏水需要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而利用VR可以减少学生被烧伤、烫伤的危险。
        2.3课后阶段:
        利用AI录课还可以将课堂上生成的重难点知识录下来,课后推送给学生便于巩固复习,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课程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掌握的程度是不同,而将课堂中的重难点保存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从而减少了老师重复讲解知识点的问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还可以从其他途径中了解到目前水资源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他们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精准课堂的呈现,高效的师生互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3.总结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之下,如何借力信息技术改革课堂,实现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是教育者以及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重大难题。科技应当成为教育的左膀右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智教慧学模式的建立,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现代化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家景.信息技术与九年级化学“智教慧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11):61-62.
        [1]李莉.信息技术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