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波
重庆市云阳县盛堡初级中学 重庆云阳404500
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要有根本变革,上好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优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解析。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研究
1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以理论知识讲授代替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及素质教育的普及,社会、学校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也在持续提升。当前的很多初中学校,都建有比较完备的物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器材与设备也都以教学需要进行配备。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物理教师在屋里教学中,对实验的重视度依然不够,经常会出现以理论知识讲授代替实验教学的现象。这一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对应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安全意识极度匮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1.2实验教学中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开展实验前,采用演示的方式就对应实验的操作流程进行展示,然后便直接要求学生自行操作,并且对应的操作流程基本都以教材为辅助,很少有关于实验操作的创新。这一实验方式,虽然给了学生一定的探究和体验机会。教师指导的不够深入,致使很多初次接触物理实验的学生动手能力不足而浑水摸鱼,以应付了事的态度进行实验。这期间,学生关注更多的可能是自己实验的结果,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细节、问题思考很少去注意。其于无形中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意识、探究精神的培育。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优化措施
2.1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使得其教学过程开展必须以实验为辅助。教师在屋里教学中,首先必须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然后结合不同知识实际,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将可以由实验替代的教学环节贯通于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中达到深刻理解物理知识的目的。这一教学思想,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于无形中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2.2革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参与
在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的知识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更加注重与对知识内容的创收,而这就造成教师并不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而由于物理与实验之间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也会开展实验教学。但这种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往往会以单纯的演示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其过程中,学生只能作为一个观察者对教师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观察。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应实验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学生并没有亲身参与到实验之中,學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弱,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受到了限制。而在如今的教学中,为了达成对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做出改变。教师要能将学生实际的发动起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之中,以学生实际探究的方式完成对实验的探究,发挥学生的能力。
2.3结合问题设置,实现有效引导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能力发展较弱,进行实验探究的水平也较为低下,若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将实验的全过程交给学生又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就可能变得非常缓慢,反而无法有效的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突破。所以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能给学生以有效的引导。而在这时教师需要注意,为了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教师并不应该直接的告诉学生操作的步骤,故为了在尽量减少教师指令的情况下实现对实验的有效引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对相应实验探究问题的设置,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来实现对学生实验的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和一个小物块,使学生感受三者之间摩擦力的不同。教师可以先提出疑问: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若一个同样的物体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进行移动,其所受到的摩擦力相同么?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对其进行验证呢?像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尝试着使用模板和物块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4运用教学评价,实现能力提升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生反思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对于实验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物理的一个重要要求,而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自身可能很难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相应的为了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就要能将教学评价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通过此过程点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而使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应操作问题的改进与学习实现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规范实验的思维。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探究完成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各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首先教师可以对各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看那些小组通过实验的过程总结出了更完善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教师就可以再针对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实验操作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该如何进行。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对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方法。通过此过程,学生的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有效优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参与;结合问题设置,实现有效引导;运用教学评价,实现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167-168.
[2]李呈宝.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学周刊,2015(04):160-161.
[3]陈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