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松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 435005
摘要:现今属于人才社会,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失效。常说百年大计,教育文本。可见教育对国家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处于初中阶段学生,位于小学和高中的衔接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关键。而数学科目的学习,主要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培养的学科。为此,本文便是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思考,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化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且求知性强。正是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正确三观以及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中学数学课堂作为学生的重要的指导场所,对学生发展的意义重大。为此,教师应加强重视力度,把课堂45分钟这一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利用自己的引导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我能力养成。
一、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本知识
初中的数学教材,它是由国家进行编排出版的,所以受众面更广,其内容涵盖也更全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教材就这一特性,因材施教,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
除了需要因材施教,教师还需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步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三观尚未建成,正需要启明灯式的指引者。教师作为授人以渔的长者,就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性,带领学生走出迷茫。针对性教学,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发展情况的了解,这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本知识制定出详细的教学目标。为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知晓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以及数学课堂的进展建议。[1]对于初一的教师来说,可以在学生入学之后进行一次基础知识的测试。从测试的解题思路以及书写方面,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程度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在后期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重视力度。可以按照初始期的测验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之中。课上,教师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框架式教学,然后在课下对小组成员进行随机抽查。可以在教室里创班学习角,在另外的小黑板的上进行出题。而出题人便是被随机抽查的小组成员。例如:本节课学习了不等式,为了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就让随机抽取的学生,针对不等式课上所学知识,然后发动思维能力出题,将题目写在特定的黑板上,让学生创建一个每日做题的本子,进行题目的解答,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重视力度,以及整体对数学公式的掌握能力。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现今仍有很多的教师一味地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就要从课堂的趣味性入手,提升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吸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现今已然步入信息化时代,所以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进行教学。[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数学的小故事,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就可以穿插r=α(1-sinθ)的故事,先引入百岁山的广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讲述笛卡尔和克里斯汀“心形函数”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除了有趣的数学故事之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物件引起学生的重视。例如:在学习随机概率事件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投掷硬币的方式,或者掷色子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面,每一个点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
三、互动性教学,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是十分重要的。现今提倡互动性教学,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对互动部分有所展现。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就要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为此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然后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3]然后在课上老师抽取小组成员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在这一期间教师也不能松懈,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地听取学生的见解,然后对于不正确的见解要及时地进行纠正。
四、加强实践性
对于数学知识,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为此,教师就要加强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领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例如:镜子中反射的钟表时间、房屋呈现的对衬性等都蕴含着数学原理。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就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提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教学中,所需教学的内容过多,或易或难,涉及方方面面。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因材施教,还要贴合生活。既要注重互动,还要加强合作。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提升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文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9-111.
[2]张菊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5:19-19.
[3]祁静.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