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理念 新设计 浅论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改进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 王亭祥
[导读] 伴随着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步伐,

        王亭祥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中学    251400
        摘要:伴随着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步伐,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改革呼之欲出,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改进措施
        新编历史教材知识点增多,容量加大,受制于课时设置,老师们的授课压力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加大。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成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深入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济阳一中创新式的开展361教学模式,比较好的解决了这对矛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本文拟对学校过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改革应对措施,加以反思总结,希望能为历史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一、面对困境、有的放矢
        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传统思想依然浓重,需要砥砺前行。
(一)学与教主次颠倒
        调研发现,尽管课改的脚步已经迈出,然而受传统历史教学影响,仍有许多教师固守传统教学理念,课堂上采用强硬灌输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被忽视,更谈不上合作探究与能力提升了;更有部分教师通过主观意向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判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较少,导致教师无法有效掌握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况。由于教师仅从自身角度考虑教学,没有考虑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并掌握历史知识[1],使得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的吃力,课堂沉闷、效率低下,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能力发展及知识传授模糊
        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以树德立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核心[2],统编新教材中增设的学习聚焦、思考点、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探究拓展等栏目,为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现能力实现有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空间,遗憾的是很多教师仍然沉迷于课本正文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这一部分的创新运用,使得学生本来可以进行发展探究能力的许多机会落空,最终导致学生没有将知识抓牢固,无法实现能力的拓展[3]。
(三)针对性查缺补漏欠缺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完全掌握课堂知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传统历史教学缺乏针对性及专门性的查缺补漏教学环节设计,无法发现学生学习的漏洞,积少成多就会引发严重偏科现象,导致其发展能力受限。
二、注重研究策略,找准出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 [4] 。
针对发现的问题,校方大力整改,提倡新课程、新理念、新设计,创新开展361教学模式,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位一体,导、学、究、展、点、测环环相扣,化教师为一节课的导演与演员,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课改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很好的适应了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与学校改革想呼应,我校历史老师们也大胆对课程设计实行了改革,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一)紧密结合教与学
        紧跟学校课改的步伐,我校历史老师集思广益,没学期开学前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提前一周进行完备的教案设计及学案设计,对于学生的个人经营活动进行详细策划,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帮助学生实现活动主题。例如,在“秦始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多方面介绍秦始皇的相关事迹与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全面认知进行评价,为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环境,提升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现教材利用效率取舍
        针对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庞杂的特点,教师在群体探研的基础上,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科学精准设定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学与互助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提升自我。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重、疑、难问题,由教师做一点拨、解释、补充完善,实现了课堂效率的大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
(三)注重实现日常教学研究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61教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不仅是教书先生更应该导演,“导”的好才能学的好,问题到位,环节科学的课堂就会变成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话剧。教师只有把日常教学研究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我,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
(四)改革课堂评价方法
        评价是课改深入发展的助推力,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评价一节课成败的标准只能看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好坏取决于他能否科学设计课堂,掌控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科素养提车里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则要侧重于参与度与收获感——这更多的要依靠课堂互动、问题回答与课堂测试来完成。例如,361课堂中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评价、同伴评价及自我评价,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展示交流中提出新观点后教师要及时及予鼓励、肯定式的点评,并适时予以补正或完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探究的热情,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
结束语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5],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改的大潮已涌动,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敢为人先的历史教育界同行们,只要我们适应新课标要求,面对过去,敢于整改;面向未来,大胆创新、勇于革新,做到新课标、新理念、新设计,就一定能开辟出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付文. 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考试命题初探——以“中国海洋权益和海防问题”试题设计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6):24-26.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020(05)2
[3]徐蓝.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J]. 人民教育,2018,(08):44-52.
[4]《礼记?学记》
[5]《周易?系辞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