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 葛超
[导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中,节奏培养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葛超
        贵州省赫章县第一小学  贵州  毕节  5532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中,节奏培养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想要做好对他们的节奏感教学并非易事。实际上,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这可以作为教师开展节奏感培养的切入点,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其中尺度,避免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关键词:节奏教学;小学音乐;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活动更是提高学生气质和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理想方式。节奏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必须有效利用小学阶段,因为小学阶段是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最佳时期。从已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绝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能力都不是非常优秀,为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一、利用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对游戏有饱满的参与热情,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将合适的游戏活动引入到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来,以此来充分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更好的认知,同时让学生熟悉音部和音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成模仿类游戏。比如让学生模仿汽车鸣笛的声音,或者模仿鸟鸣声等,让学生参与模仿学习这些带有节奏感的声音,并以此为基础去理解相应的节奏,从而对节奏形成很好的认知。
        二、以“听”为策略的节奏感培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听”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因为“听”是学的基础,学生想要实现优美的唱,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听”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听”,还要保证他们会“听”,让“听”成为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敲门砖,为他们的音乐素养构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感作为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其与其他知识一样,也可以从“听”环节的教学角度入手展开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包括蜂鸣、鸟啾、雷鸣、流水等,让学生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感知音乐中的速度(二)》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听“钢琴”“笛子”“古筝”等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对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有所掌握。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听同一乐器在不同节奏下的声音特点,例如“手风琴”在2/4拍和3/4拍中的不同表现,由此来深化他们对于节奏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音频,音频中杂糅多种乐器的多种节奏,让学生通过“听”找出不同乐器的不同节奏,由此实现对他们的节奏感培养。


        三、以“唱”为模式的节奏感培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唱”是最基础的学习模式,绝大多数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是以“唱”的好坏来予以评判。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学生进行的是“学唱”,其原理类似于鹦鹉学舌,即学生虽然能够完成“唱”,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对其中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小小少年》的演唱过程中,学生虽然知道要拉长音,但他们并不知道长音要何时结束,所以他们都是在凭感觉唱,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完成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来看,节奏感的教学就是节拍的具象化表现,只要学生能够学会掌握节拍,那么他们对于节奏感的掌握就能够有所提升。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唱”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节拍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唱之前对歌曲的节拍有准确的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先将歌曲读出来,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他们打节拍,让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有一个最基础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教学生打节拍,让他们在“唱”之前能够按照简谱独立完成“打节拍”。当学生对歌曲节拍有了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唱”,学生会展现出非常高的学习效率,且他们经过此种学习模式所掌握的“唱”,与前文所提到的“模仿唱”有本质区别,单就节奏感的掌握方面,就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能够静下心来从基础抓起,因为学习没有捷径,音乐学习更是如此。
        四、以“玩”为训练的节奏感培养
        以“玩”为训练的节奏感培养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最足、学生最喜欢且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其能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完成节奏感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佳学习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其则是实现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游戏,借助游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例如,在进行《好朋友来了》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将歌曲作为背景乐,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中,学生分为“蒙眼组”和“正常组”,在歌曲前奏中,学生跟着节奏任意跳动。在该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互动来增进了解,还可以让他们跟着节奏跳动,增强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把握,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律动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小结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培养途径研究,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找到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策略,让他们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来获得节奏感的提升,由此来获得音乐学习效果的进步,在为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带来帮助的同时,也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娟红.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魅力中国,2018,000(017):75.
        [2]陈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6,000(001):164-164.
        [3]黄瑞兰.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8,000(071):177-178.
        [4]莫宇红.小学音乐节奏教学[J].音乐大观,2012,000(007):2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