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峻佳
重庆市綦江区蒲河学校 400800
摘要:目前,教育改革要求,对学生的教学目标不能再停留在对学生应试结果的追求上,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也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习惯,以追求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有效推进,农村小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上,就需要不断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农村小学体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学校对体育教学仍缺乏重视,教师没有采取积极的方式改革体育课堂,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这样的体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一、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对小学体育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总的来说,农村小学体育课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重视不够,他们总是认为体育只是一门副科,从小学到高中都不是重要的科目;第二,很多体育教师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兼任,其并没有系统的培训,教师没有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无法构建起科学的体育训练体系;最后,体育课堂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农村地区,体育设施和场地严重匮乏,导致许多体育活动不能正常、安全地进行[1]。
(一)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体育课堂基本由开始、准备、训练三部分组成,教学内容缺乏生动的呈现,许多练习内容也缺乏吸引力,这样的教育远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的要求。
(二)小学体育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教师只根据教学大纲组织体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够重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身体素质个体差异,这样难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全面地控制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爱好和兴趣,而只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表面上看,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但学生并不了解体育锻炼对他们的价值和作用。
二、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肺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注意教学质量,不仅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对体育学科产生偏见,也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成长。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体育不应该成为一门被忽视的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也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教育有一颗温暖的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把精力集中在小学体育上。
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爱护学生,使学生在充满爱心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影响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文化和精神层面引导学生。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教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在教学课堂上营造丰富的氛围[2]。
(二)积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以游戏为主,实现体验的丰富化,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逐渐习惯体育锻炼,在无形中提高体育课堂的效果。例如,拍球运动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必会内容,如果仅仅以个人拍球练习为主会非常单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想法,设计一个拍球接力游戏,将学生按10人一组进行分配,每组配一个篮筐,每组内成员距离篮球框20米,每人一个篮球,依次把球拍进篮筐,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这样可以增加小学生竞争性、好胜心,从而增强他们开展练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合理运用“课课练”,合理安排体能训练项目。在体育课实施的过程中,“课课练”是开展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主教材内容确定体能训练项目的搭配,比如当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耐久跑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该项目运动量和运动负荷比较大,同时运动部位多集中在下肢,因此考虑搭配身体素质的课课练项目,就要关注其他身体部位的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要有利于教学内容中学生素质的提高[3]。例如,在快速跑的训练科目中,为了提升步频的速度,可以安排快速高抬腿和原地快速小步跑练习,而为了提升步幅则可以开展跨步跑等专项素质练习。
(四)创设更多的教学形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已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首要内容。在精心设计体育教学计划后,教师在把学生放在主体的条件下,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同时,由于小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喜欢尝试周围的东西。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设计一种更新颖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活动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始终以学生健康为主体,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使之更加多样丰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五)努力提高学生在专项运动中的技能。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采用特殊的板块设计方法,显著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在基于运动技能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技能训练项目,并注意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合理构思表现形式和内容,如道具、意境、气氛、难度、动作和时间长度等,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让学生在统一的风格和主题下及时完成运用技巧训练,以保证动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应更加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要积极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充分发挥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作用,使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宋培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138-139.
[2]龚如席. 趣味教学在农村小学体育中的应用[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3]王志军,邬小江.以课改引领教学发展,以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浅析课改下小学体育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师友,2018,41(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