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张志鹏
[导读] 历史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课程

        张志鹏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第一中学校   048000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课程,历史学科当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人们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借古鉴今。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好基础内容的讲解,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透过历史发现现实的身影,体现学以致用教学追求。新时期背景下需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本文将展开高中历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讨,研究和分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思路和方式,实现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有效塑造。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前言: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以生为本,围绕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教师需要重视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与学习文化传统、文化知识,合理筛选与应用历史资源,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意义
        当前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一般将地域和时间作为历史节点划分依据,力争综合性概述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依靠这样的前提条件,围绕特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阐述历史事件。从某些角度来看,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时空观与史料观是很重要的要素[1]。历史教学正确引入史料观,让学生能够展开知识内涵的深入研究,调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了解历史空间节点与时间节点。历史本就是过去发生的故事,着眼于时间节点讲授历史知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概述知识内容,将历史影响、内容与背景整理为板书,培养学生历史知识学习习惯。有了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在历史知识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生动性、真实性,实现精神继承,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索欲望和激情。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一)立足核心素养追求展开学生史料观培养
        学生认知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历史证据进行论证和推理。教师使用这样的形式对历史规律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能够增加学生历史知识认知与理解。高中历史课堂教师教学需要予以学生史料观培养高度重视。从不同角度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信息。在多元文化中选择与分析,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2]。将可信、真实、有依据的历史还原给学生。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对史料事实的合理应用。
        比如教师教学中可以列举趣味性显著的故事,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典故和资料,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时,遇到了重难点,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所提供的资料帮助学生缕清知识脉络。这些资源的使用可以让教师为学生讲解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提升学生历史知识记忆与认知,增强学生学习素质与学习能力。

学生以历史角度出发,完成对史料资源的分析和研究,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教学的时候,教师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内容中,教师引入趣味故事,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美国第一次访华,当时我国物资比较贫乏,没有好东西可以招待外宾,国宴的时候西方国家颇有成见认为我国十分贫困,竟然用特别简单的食物招待自己。可是在西方来宾尝试了我国的食物以后却赞不绝口。不少外宾甚至希望能够带一些中国食物回家。这样的小故事吸引了学生,学生产生了学习欲望。
        (二)立足核心素养教学实现学生时空观培养
        众所周知历史本身有些复杂,其中融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最大的特征便是时空属性独立。时空性说的是时间以及空间。以实践角度来说,历史事件的发展就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时间步入正轨,将时间节点联系到一起,可以了解历史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历史时间概念培养[3]。根据历史时间、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历史敏感性,使学生能够系统化学习与认知历史知识。
        比如在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知识点的时候,学生此时应当想到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时间线关系,并准确描述出这些朝代的特点及发展情况。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时候,学生应想到的是夏商周等朝代。
        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术语学习能力、使用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内容和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加学生知识理解。如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间时,教师一般会说公元前XXX年,公元XXX年,学生此时需要具备说出与之对对应的朝代、事件。学生以空间角度把握历史的地理空间、时间和历史事实。
        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增加历史知识认知和理解,深化培养学生历史素质。教师需要让学生具备与掌握历史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如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的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明白与理解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影响。学习《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课的时候,学生需要能够区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理念的不同,应当了解当前世界只剩下5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学生应当了解如今的国际格局以及我国两岸同胞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以及为什么台湾迟迟没有能够回归祖国大陆的怀抱。用时空观的角度阐述历史事实,分析与判断历史对于现代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学生在形成史料观、时空观以后借古鉴今,解释与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实,更好的融入社会。
        结语:高中历史教育需要教师予以学生指导更多的关注度,立足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发掘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现自身能力优势。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素质,使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梦艺.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框架构建[J].林区教学,2020(09):108-110.
[2]翟国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09):90.
[3]王莉.谈历史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20(0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