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殷茵
四川眉山洪雅县实验小学 62036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渐深入,小学音乐课程合唱教学呈现新变化、新要求,革新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探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各方面呈现的问题,剖析音乐教材、音乐学情的同时探索可行的思路、有效的策略,高效展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活动,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合唱,在快乐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审美素养的重要课程,而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敢于开口唱歌的信心,还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但是,传统的合唱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音乐素养不是很高的音乐教师,甚至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是由其他专业的教职人员兼任的,这些问题不但会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还难以发挥合唱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增大合唱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1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对音乐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发挥音乐在小学生人格塑造、思维开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发挥音乐净化心灵、美化情操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充实,发挥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之间分工协作,是一种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音乐教育形式。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小学生喜欢集体活动,对于合唱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然而由于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在识谱和音准矫正等方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感觉识谱、音准或节奏方面存在困难,对合唱知识的了解不多。因此,通过班级合唱教学,可以达到音乐的高度和谐统一,能够有效普及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演唱富有变化和情感,增强学生演唱中音色的准确性、平衡性和和谐性,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训练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2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进行高效的音准训练
学生的发声会影响学生合唱的效果,同样,音准也会影响学生合唱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刚接触音乐,也没有受过专门的音准训练,所以有些学生的音调可能不准。而我们都明白,合唱的质量会受学生音准的影响,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减小不准确的发声对合唱的影响,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开展合理、有效的音准训练,帮助学生可以唱出声调更准确的歌曲。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生的音准问题,小学教师可以在具体的音准训练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将多个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来更高效率地帮助他们纠正不准的发音,从而为以后的合唱奠定基础。例如,有些难度比较大的音程,学生很难将其唱准确,此时,小学音乐教师就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地掌握两个音之间的距离,而且这种方式也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对音程的记忆。除此之外,特别是在无伴奏合唱的情况下,将柯尔文手势充分、有效地科学利用起来,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学生的音高。由此看来,柯尔文手势对于提升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效率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还有很多其它的有效的方式,如让学生进行视唱、借助器乐辅助教学等。
2.2 深挖教材整合知识,掌握技巧锻炼思维
教师要在解读、剖析音乐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深挖音乐教材,深化整合音乐合唱知识,在引领、点拨、启发的过程中和各层次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探究、理解合唱知识的同时高效掌握合唱技巧,激活并锻炼合唱思维,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整体效果。以《老鼠和大象》为例,节奏舒缓、音域开阔、意境高远等是该首歌曲呈现的特点。教师要在分析、深挖教材的过程中了解《老鼠和大象》这首歌曲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包括音符、节奏、意境、语气等,明确歌曲合唱教学要求,有机整合音乐教材内外相关的合唱知识,包括前面音乐学习中学生已掌握的合唱知识,丰富合唱课堂教学,防止内容单一化、难易度不鲜明等。随后,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功能作用,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过程中生动讲解《老鼠和大象》歌曲内容,指引各层次学生有感情地学唱、说唱、独唱、合唱,正确理解、深入探究歌曲内容的同时体会蕴含在歌曲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多样化互动,让学生说说唱不准确的地方以及歌唱难度较大的句子,和其共同赏析、探析的同时进一步整合《老鼠和大象》歌曲知识点,让前后左右的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独唱以及合唱练习,相互纠错、交流合唱经验的同时进行创编表演,在合唱表演、自由发挥、角色诠释过程中突破歌曲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轻松掌握唱歌技巧,发散以及锻炼合唱思维,高效完成《老鼠和大象》歌曲教学任务,最大化提升音乐合唱学习效果。
2.3 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
柯尔文手势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音与音之间的高低关系,通过柯尔文手势可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调整学生的音准,建立音高概念。例如,《在钟声叮叮当》班级合唱教学中,低声部采用同音重复,高声部采用级进方式,适合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对于高声部第一乐句,先让学生跟随老师模唱“m-f-s”,学习柯尔文手势,再模仿老师手势唱“3-4-5-4-3-2-1”等音程,注意把握音准;第二乐句,比较“d”和“d1”的差别,学习如何用手势位置表示音的音高差别,再跟老师手势唱各个音程,等等。最后要求学生分组借助柯尔文手势自学二声部,教师巡回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二声部学唱成果。通过柯尔文手势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识谱演唱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通过识谱演唱音乐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提高班级合唱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4 完善合唱教学方法,发展音乐合唱能力
音乐合唱教学效率提升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音乐课堂实践过程中完善合唱教学方法,深度衔接课内教与学,让学生在思考、质疑、探讨的过程中进行音乐合唱表演,感知、体验歌曲情感的同时深层次理解合唱知识,在学有所得的过程中发展音乐合唱能力。以《小鸟请到这里来》为例,教师要在细化了解的基础上综合把握《小鸟请到这里来》歌曲教学知识点,围绕课题目标、重点、难点等,完善引入音乐合唱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分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同时顺利展开音乐合唱教学,确保每位学生在参与音乐课堂过程中合唱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层次反思、系统化总结,将课前、课中、课后深度衔接,让音乐合唱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让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内外合唱过程中享受音乐、舒缓身心、放飞自我的同时轻松掌握合唱知识、唱歌技巧,提高音乐合唱水平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客观展现新时期音乐合唱教学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黄小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65-65.
[2] 韩丽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19,(2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