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使命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王印
[导读]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王印
        上海市江镇中学   201202
        摘要:“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是个不寻常的一年,全国人民都在积极抗击疫情,我们教师也再积极做好防疫工作,将线下教育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教育模式,积极做好教育工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音乐学科是一门情感艺术,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这一特性,在新时代下,将立德树人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落到实处,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效地完成初中音乐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使命。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  新时代  立德树人  使命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是个不寻常的一年,全国人民都在积极抗击疫情,我们教师也再积极做好防疫工作,将线下教育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教育模式,积极做好教育工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音乐学科是一门情感艺术,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这一特性,在新时代下,将立德树人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落到实处,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效地完成初中音乐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使命。下面我就阐述一下自己的一点观点:
        一、欣赏作品,感染学生。
        欣赏作品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环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它,在欣赏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深挖音乐内涵,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受到感染,得到思想的升华与启迪,从而领悟到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在给学生欣赏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红旗颂》时,先给学生讲了作者以开国大典为创作背景,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革命生涯,长在红旗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生活深深的印在作者脑海里,作曲家通过音乐主题来表现人们对全国解放的自豪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样激情和对祖国,对党的热爱,用音乐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作曲家还为了塑造特定的音乐形象(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主题加以发展,整个音乐到尾声进入高潮,奏出了:让我们高举着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懂得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祖国,敬爱的党,要求学生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时光,努力加油,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在欣赏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理解乐曲的主题内容以及音乐形象,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用心感受节奏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感受音乐作品的恢弘气势,体验作品的深沉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学唱歌曲,感化学生。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乐意参与的一种表现形式,歌唱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一般都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而积极开展的,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例如《爱我中华》、《中国娃》、《大刀进行曲》、《青春舞曲》等等。《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创编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非常富有哲理,它告诉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就像小鸟一样,飞去后却不再回来了。我们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先要让学生朗诵歌词,理解词义,让学生能够懂得这个富有哲理的道理,在演唱歌曲中运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利用所学的音乐知识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准确的描绘音乐形象,在歌声中感受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更加热爱我们多民族的伟大祖国,逐步的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里,让它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实践活动,激励学生。
        在《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学科应“凸显课程的特质”、“要体现音乐学习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所以我们在设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聆听为先导,积极融入动觉和视觉,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审美能力。我在《校园菁菁》单元当中,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节奏模仿、创编小品、表演等教学活动,节奏模仿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听觉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和反应能力;创编小品、表演等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体验校园生活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我通过这些活泼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成长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环境中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的校园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愿早日成为祖国的接班人。
        班班有歌声比赛活动是音乐课立德树人的延伸,每个班级的比赛曲目都需要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完成,经过老师的精心辅导才能有效的完成。记得给一个班级辅导了合唱《保卫黄河》这个作品,大家都知道,《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完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的演唱形式采用齐唱和轮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我每次给学生排练时,总是缺少一点感觉,歌声缺少一点力度,唱不出气势来,就在比赛的当天,学生穿上了红军的军装,有一位学生手里拿着旗帜,有的学生拿着大刀等,整个现场比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一张嘴“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气势就出来了,学生身临其境,用自己的歌声表达着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追求自由幸福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深情演唱,歌声激励着学生奋发图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坚定了学生的信念,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
        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影响学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的意思是: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说出了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水准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还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只要达到这两个标准,才可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参加校、区、市级的专业培训,翻阅优秀文学书籍,夯实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有了深厚的课堂知识,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眼球,影响学生成长,才能成为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学生都看在眼里,教师的行为举止都会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做好自己,在一举一动中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学生有了良好的道德情操,身心才能健康的发展;学生有了知识本领,他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出一份力量。
全文总字数:3300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10日
2、《2011版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3、《音乐教学参考资料》六年级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