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从"有目的地阅读"开始——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及课例展示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 王丽
[导读] 阅读是能够在书本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活跃思维的一项重要途径

        王丽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小学  438200
        摘要:阅读是能够在书本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活跃思维的一项重要途径。在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主题阅读要素就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重阅读的目的性,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本文就将从如何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让学生的阅读更加高效。
        关键词:高效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小学六年级。
        一、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但是,教师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达到有效的效果,让学生愉快的进行阅读学习,就需要教师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以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为例来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的策略。
        二、小学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正确认识“有目的阅读”
        “有目的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来选择合理的阅读的材料,在《竹节人》当中,阅读的主要目的有三个: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阅读课文,而不是让学生将整篇课文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最后学生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并有目的地阅读。如果要进行目的1的阅读,则可以选取第3-9自然段进行精读,其中第3自然段重点描述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此外,在选择合适的阅读选段后,还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比如在《竹节人》这篇阅读课文当中,如果要完成阅读任务“怎样玩竹节人”,学生就需要通过浏览关键段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要完成阅读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乐趣”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精读关键段落,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二)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布局意图
        教材的编排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这与六年级上册的阅读要求“有目的地阅读”是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随机应变,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在精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适当放慢自己的阅读速度,仔细阅读课文中的细节;而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地方,则可以通过略读的方式进行。
        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安排中,安排了三篇课文,其中两篇为精读课文,一篇为略读课文。《竹节人》安排在第一篇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并通过阅读目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阅读。《宇宙生命之谜》则是为学生展现直观地有目的性阅读的方法,然学生通过批注和课后练习来巩固这篇课文,批注上是一位资深的阅读家的阅读过程,这样能让学生在这位阅读者的思维中获取有目的性阅读的方法。

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馆》则是让学生更有选择的去阅读材料,并通过之前两篇精读课文提供的有目的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这样的布局安排,教师要合理利用,让学生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1]。
        (三)关注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阅读后都设有课后练习和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比如在《竹节人》当中,为学生设置里三个阅读任务,学生根据这些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在课后的“学习伙伴”当中,学生可以对课文的思路更加理解,明白这些任务怎样完成,知道了阅读的方法。
        在《宇宙生命之谜》的课后联系中,有一道题是一位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这位同学的思考为例,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掌握有目的阅读的目的,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任务来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教师再根据课后练习的其他题目来巩固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故宫博物馆》这篇课文有四个阅读材料,主要是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布局和功能,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张故宫的游览参观路线,选择一两处景物来介绍。这两个任务有利于开展有目的地阅读,让学生在日后的旅游中也能根据方位来游玩,非常具有实用性。所以教师不同的阅读材料中要充分利用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关注不同阅读内容的阅读方式。
        (四)注重课文的联系性,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瞻前顾后,充分了解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性,让阅读更有目的性和层递性。教师需要关注语文要素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是把阅读教学变成口语交际叫哦学。在《竹节人》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再借助课后练习帮助学生顺理课文脉络,让学生更了解课文的内用,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才能更有选择的阅读。在《宇宙生命之谜》中,阅读提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于都目的,根据阅读提示来寻找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能够自己学习批注来修改自己的阅读方式,这样能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馆》虽然内容较大,但是阅读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自行选择阅读任务,再进行有效的小组交流,最后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在班上展示,进而调整自己的阅读[2]。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有目的地阅读是进行高效阅读基础,本文从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举例,提出了有目的地阅读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习惯,并对学生以后的阅读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肖云霖,吴小明.高效阅读从“有目的地阅读”开始——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及课例展示[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20-23.
        [2]韩焕莉."有效的开展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8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