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铭琼 王子欣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36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发展大势,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职阶段的学生课堂是否该管控手机的使用,该如何对手机的使用进行管控,这些都关系到学生最终能否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各个层面来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好手机这个工具。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高职阶段,手机管理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要想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中高职衔接是关键。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发挥基础性作用,培养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点是发挥引领作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端技能型人才是2011年,当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端技能型人才就是中国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最高等级的高级技师。那么,这部分人应该不论是理论上还是技能上,都应该是比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有更加多的经验或能力的。而要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在学校期间,学生就应该把理论打好基础。学习理论知识,不付出时间和努力,是不会好的结果的。这样一来,高职阶段的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高效的学习对于他最后能否成为高端人才有重要的影响。
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把让学生不能高效学习的物品进行一个排名,那么排名第一的一定会是手机。在生活中,手机,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手机的作用已经完全可以和一台计算机相媲美,我们可以用手机娱乐,比如听歌、看视频、刷新闻等;我们可以用手机工作,比如处理Word文档、Excel表格、投票等;我们可以用手机记录当下,比如拍照片、拍视频等;我们还可以利用手机查找资料、进行导航等;我们甚至可以利用手机赚钱,拍短视频、开店等。以前人们出门需要带钱包和钥匙,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现在人们出门必带的已经变成了手机。离开手机的人们,在现在这个几乎有了手机就能搞定一切的世界里寸步难行。
在我们看来,生活中的手机绝对是给我们提供了超级多的便利,但是手机在高职阶段的课堂上起到的作用绝对是弊大于利的。我们都知道一心不能二用,更何况是在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高等教育的课堂上。就目前来看,手机在课堂上与学习有关的作用就是拍照,拍老师的PPT或者拍老师的板书。手机在课堂上更多的被用来玩游戏、刷视频和追剧。中职阶段的学生升入高职阶段后,年龄基本上也都满了18岁,他们的自控力都有所提高,有些同学可以管控好自己上课的实间认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不用手机,而有些同学自控能力较弱,如果放任这部分同学不管,可以想见,那么等这部分同学期末考试的时候,势必成绩会不理想,离我们想培养的高端人才也相去甚远。为了能够切实的把基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成能发挥引领作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合理的使用好手机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非常重要的、学习各类知识的课堂上。
那么,对于自控能力普遍较弱的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职阶段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做,才能管理好学生在课堂上对手机的使用呢?
一、高职阶段的课堂可以对手机进行统一管理。
站在学校和老师的层面,上课的时候,学生大部分在低着头玩手机,不参与教师教学的互动,不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而且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老师上课的心情。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室的某个固定位置放置手机收纳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自觉交手机,课间可以取回自己的手机。当然,可能有些同学就是不愿意交手机却又没有自控力保证上课不玩手机,所以,班级可以通过制定班规来统一对大家进行约束。
通过指定班规来统一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约束,肯定是有利也有弊。班规是一个班级约定的大家都要遵守的规矩,特别是在高职阶段,要是把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奖学金挂钩的话,相信会更有管控的力度。为了能够拿到高额的奖学金,交手机这件事情可能就相对没那么困难了。只是,不好的是,学生到了高职阶段,绝大部分都是满了18岁的大小伙子或者大姑娘了,他们其实是具有了管控自己使用手机的能力的,可是,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小事情还需要规矩去约束,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完全不顾规矩的约束去破坏规矩,这就得不偿失了。
可是,收了手机真的就能够一劳永逸了吗?上课不让玩手机是为了课堂秩序好,可如果手机集中管理了,学生依然不能好好学习。有些同学甚至可能因为没有手机玩就睡觉或者聊天或者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反而更加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老师讲课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所以,仅仅简单粗暴的不让玩手机,硬性收手机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还应该从其它角度去思考。最好能够从思想上触动学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在上课时间不用手机进行娱乐。
二、当地教育部门可以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让学生保持积极上进的学习心态。
教育部门可以研究制定出预防学生沉迷手机的工作制度,一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注重在学校期间树立目标,让学生把重心放在提升自身素质上;二是通过指导学校工作,给老师一定的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和干预的权力,尽量避免老师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现状下导致的各种心理负担,不敢或者不想去干预学生使用手机。
三、利用学校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对手机使用自控力的提升。
我们做教育是希望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克制,正确的使用手机,把手机作为高科技的工具应用在学习上,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利用高科技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和素养。所以能够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合理文明的使用手机,规定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时候不可以使用,这样做的效果肯定会比简单的禁止学生使用来的好。而要能够管理学生,学生的服从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从人出发,通过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有道德自律的意识,懂得尊重老师,尊重他人,继而能够自觉做到不影响课堂秩序,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四、教师以身作则,课堂上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课堂上,首先老师要起到表率作用,上课期间不能使用手机。其次,老师应该多思考如何提高自己课程的吸引力,毕竟,中高职衔接下的高职阶段的学生是由中职学生来的,他们不同于普通教育考上的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可以一整堂课全部照本宣科,高职阶段的学生还是需要老师通过各种事例或者具体的任务来提升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如果一节课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不停地思考的动起来,相信这个时候,即使手机在学生的手里,他也没有空闲去玩手机了。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与一代代的青年人密切相关,课堂上使用手机绝对是弊大于利的,我们只是强制性地让学生远离手机不是我们的初衷,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不仅应该从管理上有所约束,而且应该从培养学生本身对于学习和使用手机的场合及态度上来真正去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想要使用手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松林,纪昌峰,叶晓星.中高职衔接的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2] 赖洁钿.论手机新媒体对高校课堂的入侵及对策——以梅州大学时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年1-6期.
[3] 刘晓军.高校课堂上大学生手机的管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