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涟水县成集中学223423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助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
1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道德实践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领域,在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单方面输入,且输入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或者教师准备的理论知识,而对于现实世界的实践根本没有涉猎,这样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上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导致了学生成长为了一个“成绩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对于我们身边实际发生的事件仍然缺乏政治敏感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知识学了也等于“白学”。
1.2以分论人的情况普遍存在
初中生面临着升高中的升学压力,因此,分数对于学生、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存在的以分论人的情况。该评价考核方法也是片面的,不能真正对于学生能力进行概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以分论人的情况,实际上就违反了所谓的“道德”,无法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同时,对学生单单以分数进行区分,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长此以往,会造成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分数上跟不上的学生越来越跟不上,最终,两级分化明显,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2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2.1创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真正的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让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真正能够实现德育的教学目的。在课堂外广泛的开展道德实践,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奥义。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不透彻,会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实践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真正地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讲透讲实,并在道德与实践领域对于学生加强指导,引导学生们落实体会相关知识奥义,在最后领导学生对于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展望,实现教学的闭环。
例如,教师讲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政策实践,将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等的教学放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后面,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就存在非常多的生活情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们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初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对课本当中的例子进行理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掌握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特点,之后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法律的知识点时,就可以把生活当中所经常出现的有关法律的问题当做情境背景,顺势将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入到课堂当中。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尊老爱幼的品德时,可以创设日常生活乘车的情境,让学生选择是否为老弱群体让座。这一话题能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意识到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另外,如果在消费时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那么这就是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商家违法,具体是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这些都是平时生活当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懂得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2.3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得到了更多的有力支撑,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得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学生在共同探索道德与法知知识的过程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内容时,教师在讲述“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定义及关系”时,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例子,为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阐释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定义,以及过分关注个体利益的后果和维护集体利益的效果,使得学生明白集体力量的强大。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之中,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进行。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要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自主探究意识,不断的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程度,使得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具体生活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吴庆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64.
[2]陈晓晨.巧设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低年段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3):153-155.
[3].聚焦课堂激发智慧——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校教学研讨活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3):2.